隨遇而安 发表于 2025-6-17 21:07:27

省一大師的「念佛三昧」

省一大師的「念佛三昧」---譯自《佛說摩訶阿彌陀經衷論》

省一大師,俗姓高,揚州江都縣人,世代務農。十二歲時,因為喪母之痛,感到世事無常,於是發心要出家修行;他的父親執意反對,大師只能暫時放下了出家念頭。直至他的父親往生,才到天峰寺剃度出家,年時十九歲。剃度不久,正好遇上傳戒,於是到揚州天寧寺受比丘具足戒。
大師幼年時,每次聽到有法師修証到解脫聖果時,心中就法喜充滿,響往著這樣的境界。出家後,一心追尋修得聖果的法門,只是一直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直到在“焦山僧”那兒聽到了淨土法門,才自覺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証法門。於是一心「持名念佛」,也立下了嚴謹的修行功課,就這樣自我精勤數年。

有一天,遇到善知識對大師說:「以前的淨土祖師,都有發願閉關專修,立志在閉關期間証得『念佛三昧』。」大師聽到古德如此勇猛精進,心中大喜湧動的說:「出家修行,應該圓証到這樣的念佛三昧,才不枉費發心出家,才不空在人間走一回。」於是發願閉關念佛一百二十天,刻期求証念佛三昧。

未閉關時,心念不會感覺受到妄念嚴重干擾,但是一閉關,專志念佛時,更感受妄念紛擾的困擾,也找不到對治的方便,心念根本無法專一念佛,更遑論要達到一心不亂。一百二十天就這樣與妄念奮戰中過去,了無所得。出關後,大師心中雖然很懊惱,但是立下了有生之年,必定再回來閉關的心願,不取証「念佛三昧」絕不罷休。

又過了數年,才在楊州進行第二次的閉關。剛閉關時,雜念的困擾與第一次閉關一樣。大師雖然精進不懈五十天,還是無法克服雜念的問題。大師心中大為悲傷,同時也生起更加懇切摯誠的念佛決心,湧起一股非証到「念佛三昧」的精進心。就這樣又精進了二十多天,當大師返觀心境時,發覺過去妄執世間、妄執色身的執著心,已經大為鬆動了,攀緣情識也漸漸淡化下來了;妄念也漸漸止息,念佛漸漸得力。此時,心中法喜稍稍的升起。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後,發覺妄念的干擾越來越少,一天之中,已只剩三或五次而已,已能一心不亂的念佛,漸漸成片。

就在一心念佛中,忽然間,見到阿彌陀佛聳立在虛空中,莊嚴的金色身,無比殊勝,超出了世間的文字語言所能描述。大師感動得立即伏身禮拜阿彌陀佛。禮完佛後,不論張眼閉眼,阿彌陀佛都很清楚的聳立在眼前,大師心中自我疑惑說:「阿彌陀佛已現在眼前,若是在佛前睡覺、上廁所,不就對阿彌陀佛不恭敬了?這要怎麼辦才好呢?」後來就想通了說:「父母養兒育女的愛心,為兒女清理大小便,從來不會嫌髒、嫌臭,何況諸佛的慈悲心,乃超出世間的父母的愛,如來當能體會眾生身不由已的處境。」於是放下了掛礙,一心勇猛精進念佛。這樣繼續精進念佛一段時間後,發覺妄念已止息,心境清明猶如同太虛,萬里無雲萬里天,一切微細雜念都盪然無存;或坐或經行,乃至行住坐臥,一切動靜中都保持這樣清明心境,心念只存著清淨的念佛心。即使想要刻意起妄念,所起的念,都融在淨念的念佛心中。此時「全心即佛,全念是佛,佛外無念,是心是佛。」了無妄跡,精神奕奕,寐醒一如,不會感覺需要睡眠休息,也不會有飢渴的感覺。為了滋養色身,該吃時,還是吃一點食物,吃了也不會感覺色身為了消化食物,而有昏沉的現象。雖然色身處在關房中,但是所見的境,猶如極樂蓮邦,關房的牆壁全都不見了,目力所見,廣虛無邊,佛菩薩也充滿整個虛空中,也看到了佈滿各種珍寶的蓮花池,以及無量七寶行樹;又見虛空中及地上有無量樓櫊、樓台,莊嚴無比。這樣的境界,不論或坐或行,境界都清明在前,不動不搖,光明照耀無間,日夜一如。當中很多殊勝的景像,都超出了世間所能想像,無法描述,連淨土經典也沒辦法把些殊勝的景象清楚的描述出來。

就在某一天,大師在正坐念佛憶佛時,看到了有二個寶蓮華,華上坐著天人,相貌與菩薩一模一樣,漸漸的接近過來,大師發覺相貌與他的父母很相像,正要專注看時,其中一人已輕步的走到大師的面前,大師仔細一看說:「果然是我的母親」。他的母親很欣慰的對大師說:「我的往生因緣,是讓你而發心出家,又已証得念佛三昧了,我跟你的父親也因為你的修証功德,而得以往生極樂蓮邦。我們是阿彌陀佛特地安排來安慰你的,來對你的精進以示嘉勉。」大師正要起立,他的母親立即阻止說:「你現在正處於現觀極樂世界的三昧中,千萬不要因為我而動搖了你的三昧力。你已証得「念佛三昧」,他日我們必定於淨土中再次相逢,不必急於一時,你現在要繼續精進努力才是。」說完就隱沒不見了。大師再看父母所坐的蓮華時,已與大地的無數蓮華,漸漸失去清明景象,像似被風吹散而消失無跡。

自從証得「念佛三昧」後,心境清明,猶如一輪明月耀大千,日夜中、動靜中,都不變不退,這樣的定境直到出關後才消失。

大師出關後說:「當時在關中時,心境完全處在寂靜中,心念已超脫時間與空間的慨念,根本不知道已閉關了多少天了。直到出關時,想想這段閉關的時日,感覺只是過了二十天而已。」

大師証得「念佛三昧」那年,才三十歲。大師雖然已不再為世間煩惱所牽絆,已是証道的聖者了。往後數十年,大師依然終日念佛、誦經,日日精進不懈,不曾有所懈怠。年紀大了後,眉毛、頭髮都白了,但是面貌卻是顯得很紅潤,讓人看了有一種超脫塵俗的感受。

很多人聽到大師証道因緣後,都慕名而來參訪,大師都只是實實在在的說出他的修行經驗,怎麼用功修行,才能怎麼証到這樣的境界。說完都會慎重的對參訪者說:「要真誠的念佛,要信佛語不虛。」又說:「若能這樣親証念佛三昧,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要親証念佛三昧,就要精進的閉關專修,要一心念佛不輟,才能証得念佛三昧。」

大師在六十多歲時,曾住持天寧寺,但是不久就離開了。光緖 十一年四月六日 ,大師圓寂於丹徒竹林寺,世壽七十四歲,法臘五十五年。
文章來源於網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省一大師的「念佛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