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31|回复: 8

【 華山論劍–上集/2017 】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關注本帖

63

主题

150

帖子

196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63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9-6 00: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开导航菜单
★★【 華山論劍–上集/2017 】

《學員李應生提問》
老師,您好:
過去20年因為身體業障的原因,我一直只能是一個人在家裡參禪,但是一直無法領悟,什麼是空性? 什麼是佛性? 什麼叫修行?
認識老師之後,經由老師的指導,在去年終於打破對於心的概念、心的定義以及有一個我的概念性執著,明白眾生因為無明顛倒怕失去自我,才會一直認假為真而見不到真心,我也才領悟到了什麼叫做空性,在當下心裡完全明白了什麼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由內心深處自然的升起一股力量,對這個世間的一切,從根本上不再執著,感覺一切都無所謂,減輕了一部分貪嗔,剩下的只需要斷除習性所造成的貪嗔慣性力。

雖然在當下我內心深處知道,這樣子修到最後「畢竟空」,最多也只是修到「滅盡定」而已,根本無法圓滿究竟。必須能「當體即空」,這才是真正的空性,因此我在當下才會想起老師所說過的,要開悟,必需要智慧莊嚴、福德莊嚴,也才會發了菩提心願意不斷入生死海修行學習究竟圓滿的智慧及能力。

但是我的意識卻必須經由一年的實際修行經驗以及不斷的思維,在昨天再次的看了您在網站上所分享的《空相與空性》文章後,才更加確定我自己現在的修行位置和狀況,現在的我雖然已經有一些佛性的知見,但是在真正的體悟上,應該只是體悟了「人無我」,但是還沒真正體悟到「法無我」,法無我必須從生活中去體悟。可是我還是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證實,這樣才能真正的正確,所以以下有一些問題想請老師幫忙指點及確認。

一、為什麼很多時候我的內心對事情,在當下已經明白,但是我的意識卻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夠想清楚一切?
二、小乘行者是否也有屬於小乘法的開悟,悟了人無我的空相、空性,是否就是有些人說的小乘的法眼淨? 也就是經典裡所說的入流、初果?
三、現在的我,對人無我的空性體悟,是否真實?
四、對於法無我,老師是否可以給我一點點關鍵重點式的指點,可以給我幾句法語讓我去參悟看看?

李應生 敬上

《學員黃柏軒回答》

其實「畢竟空」指的是悟道時的空性,與滅盡定不同,滅盡定是小乘阿羅漢。所以畢竟空是如來本心所體會絕對的空,是圓滿究竟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空性的層次分很多種,小乘也能體會部份的空性。
其次,關於佛性的體悟我覺得很難,在所有的佛經裡並沒有明講,佛性寫最多是大般涅槃經,佛性並不完全等同於真如,真如在佛經中反而講很多,只是很難真正證悟。而佛性我認為沒有明心前,要能完全知道佛性是什麼的機率很低。因為佛性並不等同於空性,空性只是它其中一個特質。再來是佛性可以親證,大家都知道的眼見佛性。或許有人曾眼見佛性,但是因為不明白佛性是什麼,所以有可能當下是不知道的,是後來明白佛性是什麼以後才知道原來以前曾經眼見佛性。

另外,「法無我」我覺得不是在生活中,只能在悟道時才可以體悟到真正的法無我,或許眼見佛性時也能體會法無我。對於李兄以上信中四點提問,我的見解如下:
一、關於內心明白,如果是出現境界而體證的情形,則是當下確實明白,但法理有可能還不是完全清楚,就像上面講的眼見佛性一樣。但是我相信體證後,要能明白法理會非常的快。
二、小乘會講果位,由初果到四果,小乘也是可以斷三縛結,可以人無我,但不會法無我。
三、我認為人無我的境界通常是空相,至於空性應該很少。
四、指月錄、景德傳燈錄還有幾本等等有許多參禪的案例可以參考..

黃柏軒 106.06.09

《林勝義老師回答》

綜合以上探討,我覺得有必要將空相、空性、佛性、畢竟空、人無我、法無我等內涵,更深入地向各位說明。
各位須知,以上這些佛學名詞其實都是「境界法」,亦即都必須透過真實修行而一一證入這些境界,身心兩面當下對於這些境界有了紮實的感受與體驗,才能比較清楚他們的內涵,因為實際感受了,真實體驗了,對於這些名相,才能心領神會,確實知道他們的意義和彼此之間的差別。但若各位現在對於這些名詞所代表的境界尚未實際感受過,可以先試著這樣理解 …其實它們都代表「身心兩忘」的寂靜狀態(簡稱為「空」),只是程度上有著深淺的差別,或在意義層次上存有不同而已。 請別小看這些名詞,它們都是佛教最核心的哲學基礎,所謂「空性的哲理」中的重要依據。

所謂「相」,就是樣子,就是長相;所以「空相」就是空的長相。空到底長成什麼樣子?因為空是極為抽象的,所以無法具像描繪它的樣子,因此我們才說必須靠實質感受「空」的境界後,才能理解他的狀態,才能知道他的樣子(相狀)。要感受空的相狀(簡稱空相),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透過靜坐,或冥想等等修持的活動,造成「忘身」的狀態。以靜坐為例,當忘身的現象發生時,就有可能見空。隨著靜坐入定由淺入深,不只忘身,還會經歷忘心的階段,當忘身、忘心的體會增強,達到身心兩忘的境界,體驗空相的程度便更加具體、更為強烈,這就是所謂的證入空相,簡稱「見空或證空」。

證空時因為沒了四肢痛苦的感覺,甚至沒了身體存在的感受,若再進一步深入禪定境界,甚至可能進入忘心的狀態,一旦身心兩忘時,就會體驗「自己不存在」的感受,這時就能體解什麼叫做「人無我」的境界。
當然也有人說,要理解「人無我」,不見得要透過這種路徑,只要深入思維佛所教的法理,了知構成身心結構的五種元素:色、受、想、行、識(簡稱五陰),都是時刻變異,體性無常,所以虛幻不實,因而心開意解,心中完全信解五陰無常、五陰無我之理,故稱了達「人無我」義。確實,這種藉由深入思維人無我的法理,造成茅舍頓開,心開意解,致身心舒泰,容有消除煩惱之感,也是可以了達「人無我」的。 然而實證境界,體驗人無我,和深入思維人無我義,而至有感解脫,二者之間,前者對靈魂發起的解脫能量通常比較強烈,故說以實修境界體證人無我者,發起煩惱脫落的程度,通常是較深刻的。

至於「空性」的理解,困難度會高一些。因為除了空相的體驗之外,事後還需要不斷進行深入的思維,才能對空性發起深刻的體解。顧名思義,空性的意思就是空的性質或空的本質,對於「性質」或「本質」這種極抽象的東西,我們應該可以理解它不是看一眼就可以知道答案的。因此,空的性質除了在實證空相、碰觸到空的境界之外,對於這種無我,或甚至是無我所的空,若想進一步搞懂它的性質、他的本質倒底是什麼?這一定是需要透過額外的深入思維,才有可能找到答案的。
通常的做法是這樣,在證空的的那種境界裡,我們已然經驗到空的狀態,當然對於空的性質是有了概念的,然而因為它實在很深奧,又超出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太遠,所以事後需要再發多一些時間,不斷地浸淫在回憶和思維當中,才比較能夠在內心深處,漸漸理解空性的意義。 至於空性的意義為何?請各位去查查佛學裡的資料吧,不是這裡想要提出探討的重點,故不贅言。這裡想指明的是,空相和空性的差別。

至於「佛性」呢,又更難一些。因為佛性被誤解得很嚴重,大多數的誤解來自於將佛性完全視同於空性,這是完全錯誤的。佛性的體性確實也是一種空性沒錯,但其體、相、用三種性能,卻與一般所言的空性,有著層次上的大不同;因此將佛性等同於空性去做認知,將有大過失!因為當你這麼做時,將有可能讓你從此失去證入佛性的機會,對這種風險各位不得不注意。各位應當思維,如果一般所言的空性就是佛性,那麼就講空性便可以了,為何將空字拿掉,還要改成佛字? 正因為空性和佛性有著不同的內涵,所以會有兩個不同的名詞。

佛性是什麼東西?其實在佛經上詳細的說明很少,因為它不能被講解得太過明白! 原因無他,因為佛性跟真如有關,佛性不是修煉禪定或冥想時證入的空性境界,而是悟道時真心如來的清淨涅槃境界中的「畢竟空性」的顯發,因為它源自於如來本心境界,也就是跟佛的本來自心清淨涅槃完全同源,所以這種不可思議的空的境界,超越禪定過程中發生五陰解脫所顯露的空性,所以特別標舉「佛性」的名相,有別於一般的空性。
佛性的體、相、用不能被講得太過明白,因為這是悟道後的境界,有經驗的人講得太詳細就是漏了天機了,不能說得太明白其用意是希望作為印證學子真實悟道或見性的印心禪機,簡單的說就是當作考題用的,說白了就洩漏答案了,那麼學人因為意識心的作意,將無法親自證入該境界,因此就斷了學人悟道見性的契機,那就是毀人慧命了。所以我說:「天機之中藏天機,如來不說如來意」,就是這個道理。

註:畢竟空、人無我、法無我等義理,下集再談。

轉貼來源:星光林勝義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1492142 ... 92760836028/?type=3)




上一篇:【一悟即至佛地】的真相
下一篇:【華山論劍–下集/ 2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0 23: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睜眼說實話 于 2019-7-20 23:33 编辑

《大般涅槃經》世間物 本無
《入楞伽經》一切法本來不生。以本無
《持心梵天所問經》其法未曾生。豈能有壞乎 

「性空」2字意指「本無」的意思

諸法性空=諸法本無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雖一切法從因緣生。而無所生
《入楞伽經》眾生妄分別。 無物而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1 08: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經》
十住菩薩以何眼故。雖見佛性而不了了。
諸佛世尊以何眼故。見於佛性而 得了了。
善男子。慧眼見故不得明了。見故故得明了。


見佛性」是指,以佛眼見佛性。而不是指以肉眼見佛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1 0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入楞伽經》
相者謂眼識所見 名之為。耳鼻舌身意識得者 名之為聲香味觸法
如是等我說為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相者 眼識所照名為。耳鼻舌身意識所照。名為聲香味觸法。是名為



「色聲香味觸法」皆稱為「相」
「無相」就是指,無色聲香味觸法等「相」

《雜阿含經 卷第三(80)》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
《 大般涅槃經》無相者無有色聲香味觸等故名無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1 09: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經》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入楞伽經》 第一義無物。
《大方等大集經》第一義者謂無諸法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佛性 就是指「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空無一物
若見世間無物,就是見 第一義空(見佛性 見如來)

《大般涅槃經》世間物 本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1 09: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睜眼說實話 于 2019-7-21 09:46 编辑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無物,空無一物】
什麼東西都沒有時,就不會有「相」存在
所以「無物」即是無相,空相,無人.我.眾生.壽者四相,亦無作者 受者 起造者

什麼東西都沒有時,也不會有「性」存在
所以「無物」亦即是 空性,無性

《大威徳陀羅尼經》無物者彼無有性

所以說,佛經說到「無相 空相」 無四相 「無作者 受者」無性 空性....
這些其實都是在講「空無一物」的境界(第一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1 09: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世間本來是空無一物
眾生因妄想執著故,所以妄見有萬物

若能悟見世間本來無一物,就等於是見佛性,證第一義空


《大方等大集經》
一切凡夫無明覆。 常為四倒所圍繞
於無法中作法想。 於無物中作物想


《大方等大集經》諸眾生心懷憍慢。實無有物而生物想。

《大乘入楞伽經》真實中無物
《入楞伽經》眾生妄分別。 無物而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1 1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睜眼說實話 于 2019-7-21 10:21 编辑

「空」這個字,是「無」的同義詞
空=無

譬如「諸法皆
意指:從因緣生的一切法,都是虛假的。都是畢竟 畢竟不存在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
若以成者 彼是虛妄。若虛妄者彼畢竟無

---------------------------------------------------------------

又譬如「第一義.勝義
意指:空無一切法,空無一物 的境界

《入楞伽經》 第一義無物
《大方等大集經》第一義者謂無諸法

《大寶積經》勝義諦中無法可得

-------------------------------------------------------------

因為「空」=「無」
所以【空相 空性】的意思等同【無相 無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3

帖子

7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4
发表于 2019-7-21 10: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無一物」並不是斷滅論

因為「空無一物」所指的「無.沒有],是指【從因緣生的萬事萬物】這部份
從因緣生 的這部份,本來常在。並沒有消失

所以說「空無一物」並不是斷滅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機版|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GMT+8, 2024-3-29 23:42 , Processed in 1.238651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