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88.jeffery 发表于 2018-9-14 15:00:05

從心出發,快樂生活




有人說:「人最熟悉的是自己 ,最陌生的也是自己;最親近的是自己,最疏遠的也是自己。 人有兩個眼睛,看世間、看萬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得到別人過失,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能看得到別人的貪欲,卻看不到自己的吝嗇;能看得到別人的邪奸,卻看不到自己的愚癡。有多少人能看清自己?」


不久前曾獲邀某政府單位演講,其中過程順利且圓滿,只是完成後出現了意外的插曲,主辦方臨時事後拜託我寫一篇該活動的文章好讓他們可以投稿到公開發行的刊物,事出突然,心想既是描述心得也算舉手之勞,就好人當到底,送佛送到天吧!但是交稿的那天,我卻是心情降到谷底,因為被迫修改多次,對方再三退稿,總是讓我有種不受尊重,只准聽命行事的官僚作風。這遠離當初我想幫忙的初衷與身為作者的自主性,特別這完全是臨時外加,無細節溝通的義務協助。心中的忿忿不平始終揮之不去,刻意想轉念,但就是繞不開對方對待我的語句。晚間靜坐時,好好了觀想一下,雖暫時穫得釋放,但過不久還是會鑽牛角尖,甚至我已察覺自己對人漸透露修行的某程度傲慢,以為自己這狀況是修忍辱,理所當然。


沒錯,別人在對我們如何如何時,往往難以釋懷,殊不知這一切的根源還是在於自己,應該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關注自己的情緒來源,而非只是一味的責難對方,在這裡並非不能責難、不能發洩,而是要調整我們看待問題的比重與目標。或許有人說,這是天方夜譚,但我曾經把這心法分享給我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樂弟,雖然起初他也不明不白,但慢慢他便融會貫通回我:「如果我們都能先察覺自己的脾氣為何快發生時?先行化解,那麼我們就能減少吵架的機會,和睦相處,自己也會開心多了,而且這樣的心境的確也讓我這學期以來快樂許多。」


記得當兵抽中金馬獎時,初登上烈嶼九宫碼頭的那一刻印象很深,因為天空飄著細雨,灰黑色的海面正好反映內心不安與低落的情緒,然而一年十個月的外島軍旅生涯結束時退伍的那天,雖然是陰天,但心情卻是興奮。海終究是海,它並沒有改變,變化的是…我的心情。


煩惱來來去去是生活的常態,心隨境轉,雖知易行難,唯努力生活,積極迎接每一天。



Mrs.Sardou 发表于 2018-9-14 15:13:15

隨喜讚歎。

Mrs.Sardou 发表于 2018-9-16 00:44:23

來講個真實故事。
我認識一個很會罵人的女人,她走過一趟鬼門關,活回來人很豁達,因為家境富裕的緣故,基本上五六十歲的人,不需要做什麼事了,她卻專門縫製百納被,以工本錢賣給人。結緣而已。她對買被子的人很好,不論是誰,都詢問他們喜歡什麼花色,遇到有選擇困難的人,每一塊布都要看過,千挑萬選,她都奉陪。或遇到貌似隨和的人,說“隨便你拿主意吧”,女人拿主意縫好了被子,那貌似隨和的人,看了不喜歡,要求再做過,女人也都應承。
做起白幹沒賺的買賣來,認真的“以客為尊”,如果女人本性膽小怕事,我沒感覺,但她的傲氣我見識過,天王老子的桌子都敢拍,我很佩服她的心懷。

點亮星光 发表于 2018-9-16 07:36:53

不論有沒有修行,許多人會從重大經歷中學會看到自己,但是也很多人經歷了許多事,卻還是看不到自己,人的業障是很可怕的................

從開始學習修行,到日常生活中不斷觀行檢視自己,就會常常發現自己的業障,這時候就會深刻知道"心"一直在操控我們,一下子快樂、一下子又悲傷,等一下興奮,再一下又生氣.................

但是有時候又讓我們很困擾,為什麼我已經知道許多修行的觀念,也查覺了自己的"心"在妄動,可是卻還是很難控制呢?

只有不放棄,不斷地一直做,一直觀,一直改,總有一天我們的業障習氣一定會慢慢減少,而煩惱就跟著一起減少,這就是無量劫修行要做的事,這主要是解脫道的部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從心出發,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