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妙 发表于 2021-8-7 16:04:35

本帖最后由 阿妙 于 2021-8-7 16:09 编辑

另外有一個知見必須釐清,那就是沒有所謂「打坐禪定這一招已經被用過,未來不可能有人因打坐禪定而得成就」,因為單從邏輯上來看,就已經不通了,否則已經有人成佛了,那就不可能再有第二人成佛了,只能修成其他東西了,可是我們都知道事實上是有難以計數的佛存在,未來也將有無量的眾生會成佛。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無為法,就是證道法門
而有差別,就是不相同
證道,指的是一般人修行至證道菩薩,不是直接證道佛,釋尊說未來佛是彌勒佛,自釋尊圓寂後,會有很多修行成就者-菩薩,這段空窗期不會有修行者直接成佛,直到彌勒佛下來才有佛住世~
「打坐禪定」是一種「有為法」,所有和金剛經講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一句話是沒什麼直接關係,更不能等同視之。
為何說「打坐禪定這一招已經被用過,未來不可能有人因打坐禪定而得成就」?
可參考高僧傳,裡面講述修行有成就的所有高僧,會發現沒有一個高僧以相同的方式證道~完全符合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樣說好了,打坐成就這招被用過,就變成「有為法」,想要有今生成就,需要找過去的成就者沒用過的方式~

見非見 发表于 2021-8-7 17:33:23

阿妙這個轉的七天七夜倒是沒錯。睹明星悟道只是形式,內核一定是了悟了至理才悟道。

見非見 发表于 2021-8-7 17:34:25

隨遇而安這個回复非常好。

見非見 发表于 2021-8-7 17:44:43

打坐不管是不是有人用過,都是有為法。狹義的太子成佛,可能需要一種形式化、戲劇化,有的經就說釋迦牟尼久已成佛。所以七天前還是外道,這七天七夜就把一切就都打通了。廣義的成佛,好像五十階位的最後幾階,都可以近似稱為佛。

見非見 发表于 2021-8-7 17:52:16

和阿妙交流,可能還是從確定概念實質開始比較好。比如,你說的有為法是什麼意思?有共識了再往下進行。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9 10:13:02

阿妙 发表于 2021-8-1 23:49
2500年前世尊菩提樹下打坐禪定成佛後,至今沒有成就者因打坐禪定而得成就,所以打坐禪定這一招已經被用過,未來不可能有人因打坐禪定而得成就
很多人都是因為打坐方法錯誤 因此不得成佛
而不是修禪定不能成佛

佛陀講很清楚,若不修禪定 不可能成佛
你不要一直在那邊 和你的世尊 唱反調
真懷疑你是外道,處處和佛陀 唱反調

《出曜經》不習禪者 無由得度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若不修定 不能趣入解脱之門。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9 10:18:44

點亮星光 发表于 2021-8-7 10:01
佛並非是在菩提樹下打坐禪定成佛的,佛經是說佛在出定後仰望明星而悟道成佛的,供您參考。
你為何不把經文貼出來 供大家參考?


否則 你自說自話,不值得參考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9 10:39:14

本帖最后由 睜眼說實話 于 2021-8-9 10:59 编辑

點亮星光 发表于 2021-8-7 10:19
師兄說明的是本文開頭講的第一種狀況,也就是沒有雜念妄想的清明一念,強調此念是沒有雜念不是完全沒有識 ...
無心意識 就是從毫無雜念 練出來的

修禪定 就是在練習毫無雜念,
當毫無雜念變成自然習慣後,心意識就會消滅。從此不再生起

你一直將無雜念與無識 切割為二
這是大錯特錯的做法

若沒有「無雜念」在先,就不可能進到「無心意識」
這點你要搞清楚
-------------------------------------------------------

毫無雜念, 心意識完全消失 不再生起時,菩提心才會露出頭
所以就算沒有念頭, 無心意識,也不會變木頭 無法做任何事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9 11:16:58

隨遇而安 发表于 2021-8-7 15:35
「心經」有說明,「色受想行識」即是「空」,也就是「色受想行識本來就是空的存在」,因此不需要再特別去想要滅掉它或空掉它,
你說五蘊是空,所以不需要滅它
你這是大錯特錯的說法


五蘊是空,這是真實世界的情況
但眾生顛倒。看不見真實世界的情況,也看不見五蘊是空

《修行道地經》墮四顛倒。非常謂常。苦謂有樂。非身謂有身。空謂有實。

諸佛己悟見五蘊是空,所以祂們不需要滅五蘊
但眾生仍未悟見五蘊是空,所以眾生有滅五蘊 的必要

《菩薩瓔珞經》
若能滅五陰 神識還歸空
不復生老死 是處實快樂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9 11:29:14

本帖最后由 睜眼說實話 于 2021-8-9 12:23 编辑

隨遇而安 发表于 2021-8-7 15:35
「心經」後面又說了,「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真實世界 空無一物
所以,
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這都是在陳述真實世界的情況。
《大乘入楞伽經》真實中無物。
《佛說華手經》無一切法故名為空。

《心經》只是在介紹真實世界的情況 ←什麼都沒有 (空.無)
你不要自己把它亂解讀為【眾生不需要滅五蘊】。經文根本沒這樣講
----------------------------------------------------------------

《雜阿含經 17》色非我所 應宜速斷除。受想行識非我所 應宜速斷除。
佛經講很清楚,眾生應速斷除五蘊

阿妙 发表于 2021-8-10 13:31:35

本帖最后由 阿妙 于 2021-8-10 13:33 编辑

很多人都是因為打坐方法錯誤 因此不得成佛
而不是修禪定不能成佛

佛陀講很清楚,若不修禪定 不可能成佛
你不要一直在那邊 和你的世尊 唱反調
真懷疑你是外道,處處和佛陀 唱反調

《出曜經》不習禪者 無由得度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若不修定 不能趣入解脱之門。

簡單講禪定,禪就是佛法,定就是安住不亂~
禪定的意思就是安住於佛法中~
禪定不限在打坐上,真正的禪定是每日24時中,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安住在佛法上~

六祖壇經:「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淨,即障道也。」

阿妙 发表于 2021-8-10 13:38:07

很多人都是因為打坐方法錯誤 因此不得成佛
而不是修禪定不能成佛

釋尊圓寂後迄今,有哪位因打坐而證道菩薩成就的?請舉例~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10 15:16:15

阿妙 发表于 2021-8-10 13:38
釋尊圓寂後迄今,有哪位因打坐而證道菩薩成就的?請舉例~

可笑至極
證菩薩的人,需要通知你嗎?


阿妙 发表于 2021-8-10 16:05:48

本帖最后由 阿妙 于 2021-8-10 16:08 编辑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10 15:16
可笑至極
證菩薩的人,需要通知你嗎?
不用喔~感恩啦~
PS.你字用的很大,顏色很多,有近視散光嗎?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11 17:20:40

阿妙 发表于 2021-8-10 16:05
不用喔~感恩啦~
PS.你字用的很大,顏色很多,有近視散光嗎?

我用字大 顏色多 也礙到你了?

你的牛糞心 只看到我有近視散光?


阿妙 发表于 2021-8-11 17:22:39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11 17:20
我用字大 顏色多 也礙到你了?

你的牛糞心 只看到我有近視散光?

{:4_104:}{:4_104:}

阿妙 发表于 2021-8-11 17:23:10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10 15:16
可笑至極
證菩薩的人,需要通知你嗎?

{:4_104:}{:4_104:}

睜眼說實話 发表于 2021-8-11 17:28:51

摀住嘴巴
自知 X嘴吐不出象牙



管理員 发表于 2021-8-12 00:04:13

學佛之人要隨時觀照自己是否有犯了「貪、嗔、癡、慢、疑、惡見」六大根本煩惱及所延伸出來的二十種隨煩惱。
要遵循 佛所教的根本教法「戒、定、慧」。

【隨煩惱】      
指隨逐六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      
在大乘百法中說有二十種,這二十種煩惱,隨逐於心,隨心而起,所以又名枝末煩惱,或隨惑。      
它可分為三大類;      
一、小隨煩惱,即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十種;      
二、中隨煩惱,即無慚及無愧二種;      
三、大隨煩惱,即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等八種。      

【大隨煩惱】 共有八種,即      
掉舉(心思浮動)、      
惛沉(心思糊塗)、      
不信(不信善法)、      
懈怠(懶散無進取心)、      
放逸(任性妄為)、      
失念(失去正念)、      
散亂(心不專一)、      
不正知(知見不正)。      
以上八種煩惱是隨逐六種根本煩惱而生起的枝末煩惱,因為這些煩惱的性質沉重,故名大隨煩惱。      

【中隨煩惱】 即      
無慚(不自慚恥對不住自己)、無愧(不自羞愧對不住他人)二種煩惱,      
此二種煩惱是隨逐六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因其遍於所有惡性之心,凡作惡事皆有此二心,範圍比小隨煩惱大,所以叫做中隨。      

【小隨煩惱】 共有十種,即      
忿(心裡不平)、      
恨(心裡怨恨)、      
覆(隱藏自己的罪過)、      
惱(對他人發火)、      
嫉(嫉忌他人)、      
慳(捨不得財物,氣量小)、      
誑(欺騙他人)、      
諂(趨奉他人)、      
害(傷害他人)、      
憍(憍傲自大)。      
以上十種煩惱,是隨著六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這些煩惱因其性質比較粗和猛烈,而且各別生起,範圍較小,所以叫做小隨。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淺談「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