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发表于 2023-3-2 06:00:38

林老師大略講解心的運作及參禪

我覺得大家放輕鬆一點啦!文字上的運用了解其大意,大約知道怎麼做就可以,不一定須要咬文嚼字,在文字上刻意將其定死,否則容易讓我們無形之中進入國學研究,或國文研究的狀態,也不見得有必要!過之與不及都不好,如果太過執著於文字的定義和使用,也可能造成大家在學法上的困擾,反而讓本來簡單的事變成複雜了。

我們只要大致上了解,在靜坐或者動態之中,思維法義的情形,在心裡作用的種類大概有幾種情形:
有時候是比較活動式的用腦去思考一些事情,就是思考,也可稱作 思維;
有時候心理活動力沒那麼強,不是積極思考事情的內容,而是較偏向於較靜態的方式思考,只是靜靜的觀察著內心的活動,或者事物的演變,這時候我們可用「觀」-觀察 ,來形容此時的心理作用,這也是一種稍為不同的型態而已。

覺照 偏向於在靜坐中產生,當我們的心更沉靜、不做活用的思考,而處在一種非常寂寞的覺知和觀察,就比較像是 覺照 的作用。

其實大致上有這樣的了解就夠了,等到你自己真正去做的時候,是很容易掌握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情形,也常發生在同修之間的某些觀念的差異上。

譬如,有些人很在意在修行的某些時候,要刻意用第七識去思維,而故意斷絕第六識的作用,認為這樣思維才有可能參悟成功!

結果有人就問,何時要用第六識而不要用第七識?
何時又只須要用到第七識,別用第六識思惟?

大家就開始發表意見,雖然是很好,但是都後來論戰一通,很難釐清。
其結果就是,讓大家從一無所知,變成一知半解,再由一知半解變成混沌不清了!



事實上,從唯識的法理和體證上,可以知道,第六識和第七識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共起作用」的,並不易斷離,而各自單獨起作用。 除非在深定中!

大部分在淺定的過程裡,當我們起思維心的時候,有時候第六識作用較多,第七識作用較少,但不代表完全斷絕第七識的作用,反之亦然!

第七識本身的屬性,能起思維,但「分別」的能力較微弱,剛好和第六識的作用相反。
然而,我們在靜默中開始思維法義的時候,隨著靜默(入定)的深淺變化,第六和第七識輪流交替起作用,但不論是某些階段誰強誰弱,大部分的時間都還是「共起作用」,除非進入深定中、大部分剩第七識覺照而已,這時候第六識的作用才會變得幾乎沒有。
而後隨著定力的鍛鍊強到一個程度時,第七識才能從慢速度的覺照中,再生起深層的思惟作用; 在這之前,第七識在覺照中常常也只是靜靜的待在這裡觀察著,而不動的。



所以當有學員問我,在參禪的時候,是要用第七識還是用第六識去參悟?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你不用管那麼多,就好好的、單純的,去思考禪機或某個公案的義理就好了,反正就是正常的去「思考」義理而已,哪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A種思考,或B種思考,或C種思考!


所以說,思考就是思考。

還有沒有別的呢?

想太多了!

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如果你問我「思考」是什麼呢?

答:就是思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老師大略講解心的運作及參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