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佛後對「抱怨」這件事有一些體認,「抱怨」是常出現於周遭生活的每個人身邊,也是正常現象。父母子女也會互相抱怨,雖然父母疼愛子女,但也不免怨言。例如,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可能會在爸爸面前說:「小孩像你,所以習慣那麼差,怎麼教都教不好。」像這樣的言語,很容易引起不愉快。
& @8 P0 m2 H% v) B" w# T- t
. e7 o2 I7 n9 b% u為何會產生抱怨,一定是在不開心才會抱怨,只是抱怨的程度可能只是低於生氣,但抱怨多半是不好的內容,不只被抱怨的人不舒服,就連抱怨者本身也一樣不愉快。會抱怨,主要是起因於對人事物的不滿,但是世間不如意事本是十常八九,光是抱怨並不能讓事情如意。# G+ t( c7 ^: H! v9 _/ |# X7 Z; y
: u5 M4 Y5 W1 B1 m4 ]1 y一般在聽到別人對自己怨言,一定會不悅,而且一定先產生負面想法,而這些想法就會讓自己愈想愈氣憤。如果能將抱怨視為正常現象,被抱怨的人或許就不會太痛苦;否則別人一抱怨,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痛苦也會一直來。
Y6 U+ n6 m! d% \ t' t/ h
* b# G+ g0 ]% l; i O7 t8 W* R$ T- \其實換個角度想,別人說的可能真的是自己的過失,也可趁機檢視自己,可以從別人角度看到自己的缺點。
4 o, c K6 u- Z8 O
: u0 j0 K) S* `; x我們都是人,不可能沒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抱怨。雖然別人的煩惱不一定是因你而起,但是別人把你當成出氣口,負面的情緒透過抱怨而得到舒緩,你也等於幫了他的忙。
1 h1 X1 y7 P: c( E" d S. b! F9 z K2 J, z5 {0 R3 O
之前聽過一位智者說,情緒止於你,不要代傳言,但可當對方的傾訴對象,適當的處理,不加任何評論,讓對方情緒緩解,不一定要給予任何回應,若是從第三者聽到對自己的抱怨,就自身檢討省思,是否有無須改進之處,有就改,沒有就放下,不要產生怨懟。
1 Q- f+ ^; J m, m1 g! Z. h/ w' s S
如果大家對於抱怨,能用以一種訊息來接受,並且妥善處理,就能從中得到成長,而不是反而產生煩惱,這一小小心得,提供給星光同修參考。 |
上一篇: 觀察邪念和如理作意下一篇: 轉化還是變臉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