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大概要從五年前說起吧 ! 當時林老師除了佛學講座之外,也開始教導我們靜坐與練氣的行門功法的鍛鍊。想當然爾,老師雖然有教,但是回到家以後也就束之高閣了,會在平日練習的學員恐怕是屈指可數吧 ? 對於這些屈指可數、根器高、能身體力行的學員也要在此表達由衷的讚嘆啊 !+ L4 \) H2 f, t1 c* y$ f
3 R, Z, d& V( P! I& F 但是,這並不打緊 ! 雖然起步慢,但是就如龜兔賽跑的結果一樣,並不是先跑在前頭的,最後就一定能贏得比賽這麼簡單,這就是所謂“後發也能先至”的道理。雖然我們在入門初體驗之後,因為因緣尚未具足,時機也未成熟之下,不能像吃飯睡覺一樣,把靜坐當成日常的定課來練習,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俱足“一入耳根,永為道種”的善因緣了,就只欠那東風,等到未來時機一成熟,這埋藏的種子將會萌芽,開啟我們無限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高僧大德們勉勵我們平時就要多聽經聞法的道理了。
4 _+ X) R) _/ ]1 w6 W. S1 N. S& j# |- w: G1 T! o6 O+ K J0 S; B
回想當初,老師教導靜坐練氣的行門功法之後,我也只有在不知經過幾個月之後才突然萌起想練習看看的念頭,不用說當然也是失敗的體驗了,只因個人的身心基礎建設不足、其力未充,一閉眼靜坐就滿腦子的雜念妄想紛飛,不得清淨,與那傳說中的淨念相繼的境界著實沾到一點邊都沒有,所以當然也就草草收場,甚至在往後的兩年幾乎在心裏已經忘了它的存在了。0 v2 N7 ^- q. t3 K3 }" Q6 }4 r
0 Y0 [. S( y( Q+ A" A$ d
但是這“一入耳根,永為道種”的善緣著實厲害啊 ! 在經過了約三年之後,這種子在沉寂已久之後竟然又萌芽了。因為在公司午休環境的某些變動之下,才又讓我興起想再嘗試靜坐的念頭。而靜坐的地方並不是一般的地面,而是因陋就簡的隨緣坐在一張面積不大的辦公用的四輪椅子上,感覺上並不舒適,但仍能處之泰然。雖然一開始靜坐仍然是滿腦子的雜念妄想紛飛,但是因為時空環境的變遷,此時的我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個人的身心質素在這幾年的聽經聞法當中,已具體而微的產生正向的轉化。同時又得益於先前拙火瑜珈練氣的基礎,所以就在這每個上班日子裡午休時間的靜坐練習中,因為能持續而得以在短時間內即能安住於靜坐之中,真是令人感到妙不可言啊 ! 如今在公司上班的日子裏,每到午休時間就靜坐約三十分鐘,至今已快要兩年了。所以套句佛家的說法,真的是因緣俱足時,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啊!8 H ^8 Y) g/ A+ _
1 ]7 p7 j4 u6 p6 `" _. q3 A
當然,既然養成靜坐的習慣後,自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 在家有空時也就常常雙腿一盤,來享受一下在都市叢林中的“心無念,上九天”的清淨阿蘭若之旅。而最喜歡的是在靜坐中同時聆聽美妙的佛曲或悠揚的音樂,除了可以遠離塵勞萬緣,得到徹底的清淨解脫之外,也可以讓人感覺到靜定專注是很有力量的,因而也就變成我最主要的休閒活動了。而老師常勉勵我們要在靜坐中思惟法義 ,或是內觀自己平日的身口意業,也將會是我未來努力的目標了。- y5 I4 B' o4 ~0 ^" Z
8 o' A* E4 N4 g0 n6 m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有云: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就是勉勵我們要透過靜坐來偋除萬緣,得到真正的清淨無染。雖然靜坐只是佛所說八萬四千法門中的助道品之一,但是由定能生慧,身心大定,智慧便生,這不只是在佛教界所推崇的法門,也是所有宗教界的共法,由此可知靜坐對成就智慧解脫的道果是多麼重要的行門了,以此與大家共勉。 |
上一篇: 靜坐轉色身下一篇: 2018心靈奇幻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