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导航菜单
第二講心得更正, b7 y9 k9 A# G$ q% n+ `
前面的本心應該改成本體,心中感受才是所謂的緣,外界影響和感受合起來才是緣, T) U6 h2 h% S, C2 I6 Y6 K) L
緣這個用字很精妙,我們說的緣份除了起心動念以外還會有動念後的相應行為或反應,
2 t$ w' B+ T& M s- d; `正如同外界刺激本體且本體反饋感受一樣。
# R- H9 E; O; b& G9 Z7 f& _; _8 }; b. ?5 Z
第二次閱讀第二講我主要注意力放在上次似懂非懂的四個名詞,色陰區宇、色陰盡、受陰區宇、受陰盡這個部份。$ n6 P# K" C) `( I
如果先想像修行成佛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個被困在深宅大院深處的人走到外面的過程,
4 h; D, R# {$ ` M# r色陰區宇中,色指的是肉身,陰是陰影、範圍,區是區域,宇就是屋簷,4 f4 A2 ?% L; D! u& J. W+ w" W
當你在打坐時,感覺自己像是處在深沉黑暗之中,就算不起雜念,你也還只是在色陰區的屋簷下而已,! D: t* h7 m# z- f, c
可是如果你明明是在打坐卻好像睜著眼睛,對週遭的事物彷彿親眼目睹、歷歷可見,表示你已經走到肉身感覺這個陰影的盡頭,所以是色陰盡;
* R5 M1 `7 z0 }9 Q9 }" ^受陰區宇的受,就是感覺,打坐的生理影響已經不能影響你以後,; L: N, b& c4 q) G
緊接著而來的是意識受到了壓迫,無窮大的意識被壓縮在肉身之中的擁擠逼仄讓你動彈不得," f' X; l; m e% \: g5 W2 x! m
如果你掙脫了肉身的束縛,精神脫離肉體,就是受陰盡。
& o" U8 B( k$ ]0 n" e$ b$ o, s; z7 O
然而讓我納悶的一點是,這兩個境界我在解讀時,有些部分會覺得兩個境界是前後關係,但又覺得似乎可以同時發生,7 f7 W4 [ G) H) X$ P, w( w. r
我想可能是我對‘受’的解讀不夠精準,又或者我們真的可能同時處在色陰區宇和受陰區宇兩個境界之間?
X! h0 H$ O% v. B1 R. a, r或者因為受陰區宇的涵蓋範圍更大,所以其實色陰包含在受陰之中,所謂色陰區宇和色陰盡只是一個里程碑?
$ D/ q8 f( w0 e7 D; _6 G% q4 @/ |* r5 u( [3 c8 a
P.S.關於色陰區宇和受陰區宇兩個境界的關係,我有兩個想像一個是同心圓的樣子,一個是長長的橋,橋上有亭台
& u5 F, R- Q8 V/ l5 f2 L: j
. u; P$ Y7 T* l( h+ j- k' a9 o7 y6 r( h% _
0 M( c6 r' H* _; j3 x+ {
0 f" `, r2 n; x+ P& V* K1 f0 e# G2 `. A3 c* c: R/ Y
. s) I% A6 A* Q0 I) a$ N! m: j我讀南懷謹-「如何修證佛法」ㄧ書-第三講-心得分享
9 I0 s" w0 u z% ^7 Ahttp://www.star-bbs.com/forum.ph ... d=172&fromuid=9: t2 I/ K" J! w! h
(出处: 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F3 ^: G( l4 g u# L$ s
$ x1 \" w9 W" G3 A$ P6 e
) S6 h3 U2 j3 b' C/ I# S* ^% Y/ ]% p# l# o
|
上一篇: 我讀南懷謹-「如何修證佛法」ㄧ書-第二講-心得分享1下一篇: 肥皂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