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8-10-19 18:41:5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靜坐的時候,是很“八卦”的,對念頭的內容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很樂趣于觀察各種念頭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
8 R/ s* c4 S2 p9 |+ w不同來源和性質的念頭,會引起不同的呼吸頻率、心律、血液流動感,和身體不同部位肌肉的相應收縮感,稍為延續,可能肩膀肌肉就有些抬起了,念頭過,肩膀肌肉需要有意識的放下。( h" n& A3 A Z: Y7 z7 x' r4 O% ]
最明顯的是瑜伽師地論的內容,萬一不小心想起哪一行哪一段,立刻就一股氣堵住,打嗝了。
4 P9 i. L, T+ X9 B; {) ]8 C' J沒有念頭的時候,就什麼都沒有,心也好像沒有跳,呼吸也不太明顯,身識的觸不生,但這種時候很短暫。 $ z: S' G0 m- B: @7 m$ D
Mrs.Sardou您好:
' K+ K. ]. K9 [/ l, P9 y- z您的感覺很敏銳,心與生理是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c- Q7 ^2 H% k& z
( p# i+ d1 I4 Q% L* K8 h我想原因可能是這樣,「心」—「“不同的念頭”會產生“不同程度染著的力量”」,因此所產生的生理現象反應也不一樣。
; W) H: N/ F( g5 f- |
- j3 G9 Y) \. F3 T# {5 b; H能靜坐達到沒有念頭,鍛鍊久了就很容易入「初禪定」。' X. O4 M8 ~/ }) d( R
% ?# o6 f% y3 s6 \) V/ U1 W& I
另外,在靜坐(靜心)到一定程度時,也可以做觀行(觀念頭),慢慢的可以同時做思惟,以所學的正確佛法知見去對治心裏的貪嗔癡(煩惱),這樣可以降伏煩惱的升起,甚至可以「斷煩惱」,這就是「觀斷煩惱」。
' P2 Q; P& S5 }, K j# ^: i
$ P: h6 ]+ }4 ]8 X觀斷煩惱(貪嗔癡)就像貓捉老鼠,煩惱的點是很會跑的,有時同一個煩惱點,觀察到好幾次,也可能讓它跑掉而無法降伏或觀斷,但只要持續耐心在「觀行中搭配思惟」,當精準對焦到煩惱點時,就能使煩惱消除,就像陽光照到冰,使冰溶化一樣。
/ m% Z8 ~6 U0 y! f7 P' \
2 m, e& V* C9 N+ o1 k ]) P& Q「靜坐」主要是「修定」讓心安定,而後才能更有效的「修觀照、思惟」,這樣也很容易可以發起「般若智慧」對「參禪」也很有幫助。! k, R( e$ N1 Y1 I1 E
. K6 ?. q1 X9 y) c6 X0 R5 B
而除了「靜中修定」「靜中修觀」,後續也可以慢慢學習在「動中修定」「動中修觀」。/ g1 H& ^3 s; B, i' D8 _& k2 T
3 ~ f3 u& l9 {* \' u4 o+ J$ A [7 e0 o; J) }# |2 c
& G5 y5 J" F+ F6 B! F1 w- b4 _1 {' n4 P5 z( ~# F9 u7 D, K6 }
& A$ W& s) @7 Q.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