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c/ y7 P- D. ?; {習氣和貪嗔癡的關係?5 }" V* w) f. i& h6 J4 |4 Z, c
9 w" {# s" y& f% H
在修證解脫煩惱的過程中,習氣和貪嗔癡似乎是相關聯的。
- L5 T8 S; d) T) Y" _# z
/ g2 C }$ F7 ?* [( W5 n1 r* J例如:習慣去貪愛某種人事物的境界,容易執取不放,或習慣對某種人事物的境界起嗔心,容易生氣不滿。# U1 m& Y5 ]0 }
[" j: m, L4 @. z" U
但是,如果沒有了貪心與嗔心,習氣是否還在? 與貪嗔有什麼樣的差異? 又是如何表現出來? 最重要的是如何消除這樣的習氣?
8 r$ W/ s" ] d- z5 j2 w5 k2 F# e* R" l8 X# ^( Z& q2 {- B/ j9 q. A* @
例如:0 f+ ^, H1 F5 M; g% V/ X0 `8 ^% }
畢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斷盡煩惱的阿羅漢,受到人天恭敬供養。尊者久來患眼疾不癒,若逢托缽需渡恆河,行動甚為不便,於是常會對恆河水神大喊一聲:「小婢,住!莫流!」河神就會趕緊將河水分流,讓尊者過河。久而久之,河神的心中愈來愈不是滋味,覺得自己這麼發心,不但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肯定,還屢屢被喚作「小婢」,便決定向世尊申訴。
' L1 K* y" k; b0 I- ?/ W6 z
7 o# p0 w5 Z3 n. A+ w. f6 Q河神向世尊頂禮後,將自己心中的煩惱傾吐而出:「世尊,您的弟子畢陵伽婆蹉實在太傲慢、太無理了。我尊重他是位聖人,每次都幫他開路,他卻目中無人,輕賤於我!」佛陀聽完,立刻喚來畢陵伽婆蹉尊者問明原委,當下告訴尊者:「是你的不對,你應當向恆河神懺悔。」尊者隨即合掌,向河神說:「小婢,我向你懺悔,請不要生氣!」話語甫落,四周人眾頓時哄堂而笑,河神的臉瞬間漲紅,正待發作,佛陀即開口說道:「河神,你有看到畢陵伽婆蹉向你合掌懺悔嗎?」河神回答:「看到了!」佛言:「他是真心誠意地希望你能原諒,可是卻仍喚你『小婢』,可見這是習氣,並沒有看輕你的意思。畢陵伽婆蹉尊者五百世來常生婆羅門家,因為富貴而性情憍慢,常不把他人放在眼中。現在雖然藉由修行化除了種種煩惱,仍因習氣難盡,一時改不了口,所以才橫生這種種的誤會!」( q0 ~7 P+ j% N& J
典故摘自:《大智度論.卷二》
# ^; G/ x9 M$ z$ |0 P+ O/ h; q/ B& b0 x4 n
. a: N& v: L& {1 ^* g" m
; Y! }, }, h1 @: @ |
上一篇: 為何常聽法師說 唸經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唸佛下一篇: 關於「放下就自在」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