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祖壇經》: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六祖慧能大師上面的這一段話,然後就開始心中不斷提醒自己,要時時刻刻保持無念,就算遇到事情也不要起分別心,盡量不要有情緒,不要有想法,保持無念就對了,這就是修無上大法,修成清淨無染的佛心。你是不是也這樣呢? 如果是,那就真的是會錯意了,不解如來真實義,完全錯解了六祖上面這段話的意思。
上面這段話的第一句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但有些人就是會看錯,無法正確了解深意! 第一句說的是: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見一切法就是在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行為舉止、生活對應時,要能夠「心不染著」,六祖這裡說的是心不染著,並沒有說要保持無念,並不是遇到事情都不能有念頭,而是強調在起心動念之餘,待人接物之際、應對生活各種事件之時,心不要太多計較、太攀比、太爭強、太好勝、太矯情、太動怒、太貪求、太受傷、太糾結、太想不開…,這才叫做「心不染著」! 染著的意思就是有太多的染污和黏著(執著),能做到這樣「物來則應,過去不留」,能起心動念但用過就離,不執著,才是真的修成「無念」的境界。
第二句以後講得就更絕了,說是「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見諸佛境界;…至佛地位。」。這裡已經告訴我們修這個無念法門,是要去「參悟」的,六祖在這裡已經說出是「悟無念法者」,是要去悟、去做功夫,一旦真實悟到了,開悟了,悟到這個最高的無念心法,見到了本來清淨無染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根本體證了本來自心清淨、無染、無念、無一物、無我,這時候才能明白一切,所以六祖才說此時是萬法盡通、見諸佛境界和至佛地位。否則如果只是看了這句話,就提醒自己時時刻刻保持無念,就算遇到事情也不要分別、不要起念、不要太多應對,盡量保持無心,這樣做其實不算太難,雖然會讓生活處事變得卡卡的,但大家勉力去做一樣可以做到,如果這樣就是「萬法盡通,見諸佛境界,至佛地位」了,邏輯上怎麼講得通呢? 至少在理智上應該要懷疑這樣的理解不太正確,不是嗎?
可惜的是,仍然有很多學佛的人,看過六祖的這一段話後,就開始心中不斷提醒自己,時時刻刻要保持無念,就算遇到事情也不要起分別心,盡量不要有情緒,不要有想法,保持無念就對了,這就是修無上大法,修成清淨無染的佛心。你是不是現在還這樣做呢?
|
上一篇: 如何發菩提心下一篇: 《學員問與答》【蘇東坡與佛印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