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8-9-25 14:4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9-25 15:12 编辑
: _/ T( C* o$ W( e, ?$ s+ U4 T4 U' S( s
修正自己的行為,是有層次的。
) s( g# p) y* Y在思、言、行上,最先被自己察知的可能是思,可能是言,也可能是行,要看自己的性格特質,從很細膩的人,到神經很大條的人,自己所知道的自己都是不同的。
% Y! |& F* n/ p% m# _* C一般我們會以為,改變已經做出來的行為最容易,但我卻發現,最難就是這個,因為我們真正需要改正的地方,都不是自己故意做的,它在有意無意之間,說自己知道嗎?有點知道,說自己真的知道嗎?又不太知道。問題被明眼人指出的時候會閃躲,暗暗慍怒,甚至就在心中與人生份了。要去改到這些業障行為,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很多,不是特別固執的人才改不到,很友善謙卑的人,也不一定改得動。
B C, `- W5 j; f' w3 I9 F這些行為微妙的控制著我們的人際關係,有時也等於控制著命運,如果我們的命運坎坷,致命點是出在關係的處理上,理智就去不到這個地方,一般的覺知也不一定照看得到,它有紛飛如風中濁塵的雜念,和堅固的貪嗔癡慢疑層層保護,我們要一層一層闖過去,每過一層,自我都像剝掉一層皮,很不容易。# ]' H, w% Z. f1 l h
語言的修正也是,刻意的說好話,一定有所圖,只說好話而不觀察自己所圖的是什麼,我們就會很假。. }+ `: ]1 E8 m1 G- c3 S5 G: u
能夠利益他人的語言,有時未必是“好”話,而是懷著真實的愛心,柔軟說出的誠實話。% s. b1 M" t0 m: W. o6 O1 {9 E
傷人的真話,在沒有經過理智考量的情況下衝口而出,也必定有所圖。
, K! `5 I( h& E# g4 ^ X3 ~6 ~5 m& ?所觀察的意圖,就是“思”。. A1 ?* r: V; m( g
有些思有明確的語言,有些思沒有語言。
! K5 c2 \) O L6 p5 W沒有語言的思,一般是童稚時期的創傷經驗,凍結封印,後來形成我們的思想,在某部份特別不成熟。
6 D% ?+ E, y2 i. i我們身上都有無法成熟的凍結思想,那就是對生命錯誤的知見,是我們命運黑暗的推手。
j# X9 f {2 G% W' F8 }人,是多麼複雜的意識結構,稍為動一下都有千絲萬縷的因緣,我們的意識,一定,必定,肯定,會去過度簡化一切現象,隨便給一個理由,自己相信了就用那個理由過一生,這就是意識的框架,框架能帶來虛假的安全感和自我感,讓我們感覺到“真實的我”。意識要擴展,首先必須找到能攻之點,深入進去一層一層自我解放,一解千從,真解了,會有個骨牌效應,破了,倒了,再以佛法知見取代,真正的改變就發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