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3 _9 R# G' w! G- O% t' _
吳師兄提問:, V O4 h9 e% y5 z( p
轉貼自messanger 對老師提問。師兄們好,末學偶然看到您們的論壇的功德篇討論,發現比較中肯實修的論述,想把今年心中疑問向師兄們請教外獲功德和內修功德的差別作用:請教“功德“的獲得來源如果是長期禮拜佛像和誦經持咒等等雜修和專注內修打坐學定所獲的定功功德的作用差別?是否可以看釋看看,謝謝。
' V( l4 q d9 G' \' Y, d8 G7 ] s( {) U0 e# H7 M
8 N1 n* H, ?. I. E2 N: @4 o) a c外善功德是修持人的善行未向自身行為和內心心念發展,停留在宗教儀式和疑似的修行表象上。) D% z& B( K2 N5 e2 V% Z
. ^- j4 M x7 P& ~8 I: c
內善功德是修善人把善行內化到自身的身口意上,從自己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修正自己,符合善行標準。譬如像修十善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欲、不嗔恚、不愚癡、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Google上查的). G0 n, P: \& ] R. n3 `
) S, @) T4 @2 ]' C5 n=====================
# B3 i8 W6 t- c4 b
9 {3 P6 s+ e; s* L0 x0 z# x/ K- t回答上面吳學員所提問 :3 X* N( a" } a A6 s' M
$ p; T' V: |, D7 D, y/ A關於吳學員轉貼文提到「外善功德和內善功德」的區別,作者所提的外善功德似乎就是要強調「造善業」並不等於「造淨業」的觀念,只是他將一般佛教界常說的「善業」用另外一個名詞「外善功德」表示,而將「淨業」改以「內善功德」稱呼而已。: u) U" O$ [2 W: s" G. y
/ I" H7 c3 r. b
如作者所說若修行只著重於表象形式,徒具念經、念佛、持咒、拜佛等宗教儀軌或做法,但內心實不明白這些修法的要義,只知道要這樣修,便恭敬地這樣做,在做這些功法時不知如何引發內心的清明、不知藉由修法淨化內心的雜染煩惱、不知藉由修法體驗空性、開發智慧…,這樣的修行就算表象上、外向上好像是在修行,但行者雖然這麼做了,而內心卻無法深入體會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如此的修行雖有功德(作者所說的外善功德),其實對於淨化業障、提升靈魂,使本心發出光明而產生功德能量,是不會具有很大效果的。
2 r7 D2 h' h' W5 v5 p
. S( v: k) F6 G& ]8 S+ |" e, q相反地,若是真實修行,而能向內心引發質變,故得以降伏身心業障,轉化煩惱習氣,開發般若智慧,提升靈魂能量,這才是佛教所言的造「淨業」,亦即作者所說的「內善功德」開發,這樣的功德才真正算是大功德啊。! @# y0 j, t& w% s
: R' ^; a5 J# S; U各位請回憶,這個道理在許多的佛經中佛都一再地告訴過我們喔! 只是各位讀了佛經常常漏掉許多重要的「精神意涵」,所以在這裡就連不起來了,就讓我再次提醒大家吧。
- a9 Q- ^7 O* M
* O) r, X9 T1 q7 [, t" J. A一般在佛經的結尾時,大多會有一段話,佛常常這麼說: 「… 這部佛經有多重要、多了不起、多特殊、多偉大啊…,未來如果有人供養這部經、禮拜這部經、誦持這部經、抄寫這部經,就會產生大於恆河(印度最大河流)裏所有沙子數量的不可計數的功德 ! 但是,如果有人還能依照經中所說的正理,明白其中要旨,實實在在地去修行,體會其中奧義,進以轉化煩惱,開發智慧…,其後更能為人宣說、講解這部經的話,那麼這個人的功德更是無量無邊,更勝於前者啊。
" m" B, n | x1 L6 A(佛經: …猶勝於彼。)
8 P% ?- r9 Z% e$ |
% ~ k1 U0 z. H! Q7 `& n+ g% S以上是老師的說明,希望各位好好研讀,從此明白其中義理。/ D3 B T9 f' d8 `- o
) Y' B/ q8 I4 J
....林老師# R; `9 ]& |, }. h
8 _& C( Y$ e* Z( W
5 F3 [& [# W ?; }% H! B
|
上一篇: 對於楞嚴經的知見釐清下一篇: 請問老師;色界天人,整體人形看起來像霧一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