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55|回复: 6

如何在「動中生慧」?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關注本帖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7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3-20 16: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師您好:
我發覺,當第六識靜下來,就只是對外境做單純的接觸,而不做語言、文字、想像或概念性等等的思考運作和分析時(感覺這時似乎是以第七識的思量為主),這樣的狀態反而容易想通本來想不通的法理或法義,也容易想清楚平時的世間事。

這也是修行人聽法後要各自找「阿蘭若/寂靜處」做深入思惟,是一樣的作用,像是要以"定"生"慧"。

但這樣的作法,在當下,感覺似乎類似是遠離塵囂的出家狀態或是小乘離世修行的狀態,也類似空宗的修法,因為不能讓第六識有意識形態的運作,可是這樣的狀態下好像無法與人事物互動,而當第六識恢復意識形態運作時卻又失去了容易通達法義的效果,這樣的情況使我們在行菩薩道時會有兩難的現象,使得"自度"和"利他"很難兼顧。

所以想請問老師,有什麼樣的功法鍛鍊,可以讓我們在世間生活與人互動時,一樣可以擁有"靜心"時所帶來的"慧力"?

另外,必須修到什麼位階,才能高效擁有這樣的能力?






上一篇:動中修定的體悟
下一篇:對於楞嚴經的知見釐清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帖子

2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9-3-22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摘錄〈淨界法師〉談天台宗的一心三觀:

『從假入空,從空出假』,是名中道實相。謂「從假入空」者,名二諦觀;如「從空入假」者,名平等觀。如就此二觀以為方便者,得入中道第一義諦觀也。

修行首先要歸零,把心帶回家。所以先從假入空觀,把心中的相狀全部歸零。

然後,再重新建設。把前面消掉的相狀,再借回來,借佛陀的相狀來修皈依,借眾生的相狀來修慈悲 (若無眾生相狀,如何布施?),你縱然有無量的善根,但是也要借相來啟發自身的法。此時開始積集廣大的資糧,這就是以隨順法性無住故,在無住當中而生心,生心的時候,又開始借相。

但這一切都要以定力為基礎,心能不為外境所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0

帖子

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3-24 20: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定或修觀以開發智慧,其實不需要一直執著於去釐清到底是第七識或第六識的事,也不必花太多心思或力氣去抉擇讓第七識主宰或讓第六識做主,更不必在觀修思惟法義的運作時,刻意壓制第六識不運作,而專讓第七識思惟,反之亦然!

讓我們回想當初佛陀是怎麼教導他的弟子修慧的? 佛陀在為弟子說法之後,常要求弟子們獨自去一個清靜的阿蘭若處,一個人靜靜的、好好的思考老師剛才教授的法理.....,這裡從未特別說明或指出要盡量壓抑第六識而讓第七識作主,並由第七識進行思惟的工作!  為何如此?各位可曾想過? 其實答案可能會讓人額頭出現 “三條線” 喔。 因為..... 那時候是佛初轉法輪時期,根本還未講到三轉法輪的唯識學,所以....還沒有第六識或第七識這些名相分別!  好,讓我們回到實際的修法討論吧,其實當我們用心思維佛法法義時,作法上就是 “努力思考 ” 而已,我們不會頭上安頭在內心上一面思考法理,同時又告訴自己不要起第六識分別心,而盡量控制專注以第七識進行思量,其實沒必要這樣! 思惟法義時常常是第六、第七識都需要的,重點是當我們一心潛入,專注於深奧的法義思考時,根本無心於再分心去壓制第六識不讓祂起作用,而作意維持第七識獨行,我想告訴各位,真的不用這樣! 你所要做的只是....... 就認真、深入地思考問題,就這麼簡單而已。

是的,沒錯,我曾經說過動中修觀會建立起動中定力,而動中定力對於思惟法義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定力可以讓雜念和妄想大幅降低,心中亂起分別雜想的妄念(第六識)慣性降低,相對地第七識的獨覺運作力變得較強,有助於攝心,而能使深入思惟法義更顯效果....,但是, 各位其實無須因為這樣便在思惟法義時刻意用力抑制第六識不動,這樣又有點矯枉過正了!因為, 各位只要保持平常的方式,就這麼正常地 “ 認真思考佛法義理 ” ,就行了,一旦專注思考深奧的法理,自然會靜下來,第六或第七識誰作主? 要不要控制它以增強效果?根本都不是我們需要去釐清或在意的,因為....... 我們已經一心專注都在思考玄奧深密的法理了,哪還能同時分心去控制讓第七識主宰,讓第六識不起!  

最後我想分享的是,思惟法義就是這樣專注思考,讓自己陷入長考而已,就這麼單純,這種單純就能產生深入的力量,深入就有機會透析和悟解法理,多一份透解就多生一分智慧,所以說 修觀可幫助定力,修定也有助於修觀,而修定修觀都能產生智慧,此即要義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7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5: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幸運草 发表于 2019-3-24 20:14
修定或修觀以開發智慧,其實不需要一直執著於去釐清到底是第七識或第六識的事,也不必花太多心思或力氣去抉 ...

我想我應該可以理解老師所說的意思。
其實在很多時候並不須把"第六識"和"第七識"分開來看,「意識」本來就是一體的。

當休息時,不須作意於"要想或不想",只是隨順於一切的運作,心自然會靜下來,這時其實意識還是會做偶發的思考或很微細的思考,只是因為意識自然降低運作,此時妄念降低,專注力提高,因此有較高領悟力的作用,這時參禪也較容易參透法理,例如以前一直未想通的法義,會忽然自己想通,就像是以前種下的種子忽然發芽。

我想,"動中觀行""動中定力""動中思惟"應該也是基於上面相同的法理。


我曾經有碰過一些情況:
在意識很活躍的時候、但很專注而心無旁騖的情况下思維,這樣的狀態下,覺悟的能力比較高,容易想通法義。

過去所有的想法、所有的經驗、所有的念頭,就像一顆一顆的種子 種在心地裏,當不思善不思惡、萬緣放下、不生一念時,這時心就像風平浪靜的大海忽然冒出一個泡泡,也像在一片平靜的大地裏,忽然冒出一株新芽,過去沒想通的法義忽然想通而心開意解。(這種現象在意識活躍時也會發生)

這些情况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較高、較敏銳的領悟力,但這兩種情况都是在不與外界做過多,甚至不做互動交流的情况下,才能擁有較高、較敏銳的領悟力。

在這裡所謂有"較高領悟力",這種作用現象,如果以世間的狀況來做比喻,就像人從本質上提高了自己的智商,例如原本智商只有100,可以提升至140,甚至更高。

就像有的人在讀書時,只能靜靜的把書讀好。但有的人能靜能動,就像林書豪,能讀哈佛又能把NBA籃球打好,在動中依然能維持很高的專注力、敏銳力、分析和判斷力...等,在忙碌的動中依然很容易想通任何事情。

這和行菩薩道是類似的狀況,在行菩薩道時,忙碌的情況下,意識很活躍的與人互動交流,雖然是在動中,但如果依然可以擁有如"靜心"時一樣的高敏銳的領悟力,這樣即使在行菩薩道過程中,只能利用短暫的碎片時間思惟法義,甚至是一邊做事一邊思惟法義,也都能有較高的效果。

而我發覺,在休息 靜心時可以使 較高的領悟力量 顯露出來,但是當意識活躍時則較不容易,所以我才會想知道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在平時與人互動交流和做事的過程中,也一樣能够擁有這樣高度而敏銳的領悟力。

同時也有另一個疑惑想請教老師,是否要到了斷"貪嗔癡",尤其是成就"無漏智",或是"明心見性",這時才能讓"心"不染萬境,而能在"意識"很活躍的狀態下,"心"依然能夠處於"恆定"之中?"

如此,心就能在忙碌時,意識很活躍的情況下,在歷緣對境中,還能常保持在定中而能顯露出較高的領悟能力。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50

帖子

197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3-29 15: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麼樣的功法鍛鍊,可以讓我們在世間生活與人互動時,一樣可以擁有"靜心"時所帶來的"慧力"
另外,必須修到什麼位階,才能高效擁有這樣的能力?

分享個人看法:
靜心時思惟所帶來的慧力確實很好,換個角度來看,要能好好的思惟通常是靜心的狀態。
智慧是修行後的結果,所以在靜中在動中自然產生的慧力,來自於原本已累積的智慧。
平常多利用靜坐淺定時思惟或是生活中靜態時思惟或是生活中行動中思惟,
像我平常因為要工作和生活,所以常常用工作休息時間、在家時坐在沙潑、躺床上也能思惟,或是在外散步、出外遊玩走路時也都常常思惟,其實就是不論在靜心或是動中多多練習就一定能陪養思惟的能力,沒有特別做什麼功法。其實我發現只要自己放鬆進入思惟時往往同時會靜下來,因為專注的原因,不論是在靜中還是在動中都一樣,心特別容易靜下來,不會想其他的事情。

至於要修到什麼位階?我個人是認為自己要很喜歡做這件事,也就是喜歡思惟這件事是最重要,再配合一些定力,定力就是不斷地練習來鍛練,當然平常所累積的智慧能量也是很重要,還有煩惱不能太多,這也是需要慢慢薄除的。

因為悟道者智慧已累積相當大的能量,煩惱也有部分薄除,所以一定比較容易達到高效能力。
有見性者,因為動中定力更強,相信此高效能力的穩定性會更高。
不過對於一般的人來講,悟道及見性的境界不容易達成,不過有忘身或是證空的人比較多,可以比一般人有較好的能力。
至於要達到更高的智慧能力,從華嚴經可以知道五十二位階的修行次地及內容,一定是從累世累劫生活中去不斷地學習,不是一直在定中(小乘的做法會比較接近這種),看十地位菩薩在做的事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例子就可以知道重點在那裡。智慧從各種層面及角度去學習,不只自己,還要面對外界,與各種生命形態的互動,很廣很深,值得我們放大眼界來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7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15: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點亮星光 发表于 2019-3-29 15:27
分享個人看法:
靜心時思惟所帶來的慧力確實很好,換個角度來看,要能好好的思惟通常是靜心的狀態。
智慧 ...

感謝師兄的分享
我自己也在思惟,"自性"一切本自俱足,
而原因可能就是"無明"和"業障"所蒙蔽,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到的就是要"開發智慧"與"消除業障",
而這兩者是一體兩面的也須同時進行,
"動中修觀"和"動中修定"是很好的功法,
如果以全面性來看,就是必須行"六度萬行",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全面性的提升"生命的質量"。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8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9-6-1 15: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9-6-1 18:01 编辑

我對點亮星光提到的“我個人是認為自己要很喜歡做這件事,也就是喜歡思惟這件事是最重要,再配合一些定力,定力就是不斷地練習來鍛練,當然平常所累積的智慧能量也是很重要,還有煩惱不能太多,這也是需要慢慢薄除的”,比較有心得。
就是對自己在思考的課題深刻而活潑的感興趣,很喜歡很享受,有點像心音流持咒或心音流念佛進入的“心流”態,心流態就算不是無我,至少也忘我了,完完全全投入在思考的課題上遊戲著,驚歎念流的自由來去~~思維而有所得時,就落實在生活中去成熟人格,思維很龐大則無所得,令人謙卑于自己的一無所知,越思考越一無所知,又活活潑潑,很開心。
我最感恩成熟人格的思維,都在日常應對中,看自己一句話出來,一句話忍住,一個情緒過去,一個情緒起來,當下有當下的迅速考量,自己不一定抓得到,但可以放心讓潛意識運作,我們平常所做行門功法的靜定鍛煉和思維鍛煉,都要讓它深沉到能夠進入潛意識去轉化自己,誠懇的消業破障,內化程度越高,業障消得越多,個人的言行舉動越輕鬆,知道潛意識出來的東西不會自我傷害更不會要去傷害他人。過後沉澱,反思,從經驗中綜合思維,整理出來的,就是對自己和生命的理解。這些理解會一直向前,不停的改變。我之前有思考了一下,業障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消業障是消什麼?也大略和應生師兄談過兩句,後來我想到的是,我們觀念頭,慢慢會知道意念有很多層次,那麼業障,也就有很多層次,最終極來講,障礙自性本心光明的就是業障,再下來一點,障礙心智和能力的也是業障,再下來一點,一層一層下去,越來越粗大,最好處理的是有兩隻鬼來找我們了,我們找老師了,念佛迴向了,舒服了就好了。業障消、智慧開的層次,是比較微細的,至少抵達障礙心智和能力的部份,衝撞到“我見我執“的根根了,要直直面對自己最真實最不堪的心理狀態,一點都不能躲閃。這個地方衝過去,潛力就開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機版|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GMT+8, 2024-4-27 00:15 , Processed in 1.208322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