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81|回复: 44

如何入中道義之相關探討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關注本帖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11-7 17: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png
002.png
003.png

阿德:可我覺得有點怪.似乎偏一邊?


黃伯軒:這篇文章是標準的空觀,還要再轉回中道,到空有雙融


黃伯軒:空觀對解脫道的力量很大,是不錯的方法之一,但會與世間法格格不入,會走到阿羅漢。所以要注意,還要再回到中觀。


李應生:這篇轉貼文和論壇裡"何謂真正的無我"這篇主題所討論的內容是一樣的用意。因為眾生迷執於"我"(有),因此才用對治法破"執有"。

有時用"中性"的說法,雖能讓眾生知道不能執著兩邊,但眾生卻又著於"中性"的說法,而心中的那一念顛倒"執"始終無法破除。

有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學佛修行也是一樣的,只要能破"無明"就是好方法。

因此,各種不同的"對治法"都可以嘗試,直到能徹底破除自己心中的那一念"執"。

所以,經文裡很多的用語,我們都要思惟其隱含在背後的真義,例如《心經》所說: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黃伯軒:金剛經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但不是講若見諸相無相。


李應生:金剛經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但不是講若見諸相無相。

伯軒師兄提出一個很好的觀點。
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文字來表示,因為切入點不同,所以要能分辨清楚才不會在思惟時產生誤解。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以前老師有講過,這是見性的境界,所以和明心的境界是有所區別的。

明心和見性雖是兩個不同的境界,一般而言,明心是見性的基礎,所以在見性的境界中含有明心的境界及內涵。

在很多的經文及祖師大德的著作中,為了促使眾生能明心悟道,常會看到以"無"為主軸的用語。

不只心經。金剛經中也有一些這樣的說法: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六祖壇經也有這樣的說法: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

【以下是華嚴經中,佛說要成就大乘菩薩道"第七住""悟道"之前,其中"三個住位"所需修學之法。】

所謂。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

菩薩修行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修行住。此菩薩。以十種行。觀一切法。何等為十。所謂。觀一切法無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作。一切法無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無處所。一切法離分別。一切法無堅實。是為十。

菩薩具足方便住。
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知眾生無邊。知眾生無量。知眾生無數。知眾生不思議。知眾生無量色。知眾生不可量。知眾生空。知眾生無所作。知眾生無所有。知眾生無自性。

菩薩正心住。
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體。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真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夢。一切法無分別。

以上幾個案例中都用了"無"這個字,所以並非不能用"無"這個說法,而是觀看者能否明白其意義,如果觀看者落入文字相或有先入為主之觀念,那麼不管用什麼詞彙,都會是障礙,都會落入"法執"。

悟道的關鍵並非在空觀或中觀,因此不需要把空觀看作是"禁忌",否則老師也就不會講《根本大法- 空的法理與實修》這堂課,佛也不會講這麼多「"無""苦""空"」的菩薩道必修之法。

見道的關鍵不在於是空觀或者中觀,中觀也不表示就不會成就小乘之見道;空觀也不表示就無法成就大乘見道,就算因緣成就了小乘見道也並不表示就一定會證入無餘依涅槃(這兩者並非絕對關係)。

眾生從無始劫來就是顛倒妄執於"有"(人我執、法我執),而不管是中觀或者空觀,其用意都是在於破眾生之妄執,因此就如金剛經中所說:亦不能著於法相。

小乘見道和大乘的見道,一樣都是「中道無為法」,只是層次有所不同,這在金剛經裡也說得很清楚:「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差別在於是否有證入"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

因為大乘見道、必須累世累劫行六波蘿蜜才能有足夠的資糧在因緣俱足下而證入"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
而有些小乘見道者因為過去世並未薰習大乘法(發菩提心)或沒有培養慈悲心,這世又沒有遇見善知識,不知還有個究竟真理,因此才會在成就小乘見道後不知或不願累世修六波蘿蜜,所以才會直接滅除五蘊而入無餘依涅槃。

作為一名參禪者,應該要跳脫"有無"兩邊之邊見,但要注意,若執著"中觀",則反而落入如小乘之"法執",法執亦是一種"執有",參禪者應該讓自己的心開放,不應預設立場,這樣才容易真正入"中道義"。

金剛經:
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諭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所以,參禪者不應落入"法執",更不能落入"文字相",才不會被經文所轉。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純粹是交流和探討,如果在用詞上有太過而冒犯的地方,還請師兄可以原諒。


老師:這裡我說明一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指「悟道明心」的境界,並非「見性」的境界。


李應生:好,謝謝老師的指正。
今天這個因緣,老師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


李應生:經由老師的指正,現在就更清楚了,"若見諸相非相"也可以寫成"若見諸相而無相",就像六祖所說:於相而離相。於念而無念。其實是一樣的意思,"非"和"無"的意義是一樣的。


黃伯軒:感謝應生分享,以下我說明一下看法,我剛開始接觸佛法時也是從修空觀下手,可能比較相應的原因,我從空觀去做深度思維,看了老師的文章,也看了佛經,也看了佛書,還有網路文章。另外我也應用空觀去做觀行行門鋷練。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整體提升的速度很快,所以空觀在般若智慧與行門應用,我很受用。但是後來約第三年我開始做調整,因為我接觸更多文章與深度思維後,尤其從佛經及禪宗公案裡給我更多的啟發,因為我遇到瓶頸,我就是從這裡開始不一樣思維,我開始對我看的文章及書藉提出各種的疑惑,我開始學習跳脫,因為我找了7-8本的心經或文章閱讀,都無法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所以我開始自己深度思維「空」的意義與背後的含義。我就在長達一兩個月日夜思維中,在某天騎機車時才證悟「空」的境界,關鍵在我跳脫「空觀」走到「中觀」,才產生這段另我意外的經歷。所以我並不反對空觀,反而我覺得空觀很好,因為「空觀」讓我曾經飛速的進步,但是真正讓我跳脫飛躍的是「中觀」,所以我才提醒大家修空觀要注意,還要再走到中觀會比較好,因為空觀一直深入進去,如果拿捏不好容易會走到嚴重的出離,對於更深的法義會有局限,這是我的個人經驗,提出給大家參考,並不代表我的經驗一定適合各位同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佛說各種方法都可以達到證悟及解脫。

關於解經及讀經,我困擾很久,到現在也是。因為佛經翻譯本很多,又經過翻譯者自己的加注,所以關於佛經的用語常常會出現每人解讀不同的狀況,其實這很正常,因為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體證的各種經驗也不相同。所以我現在都以大意為主,看整段的意思,再思維看看其背後是否有更深的意義。應生引用的六祖壇經,因為沒有經過梵文譯翻,所以文字比較可以直接解讀,六祖在回答「無」後,接著在後面又再進一步解釋他講「無」的意思,這樣就很清楚他想表達的意思。但是佛經沒有進一步解釋,這就要讀經者自行解讀了。不過我不見議用六祖講的意思,去直接套用所有佛經講「無」的意思,這樣解讀可能會失去原意,有時候可以,有時候不可以,所以還是要看整段佛經的意思會比較好,以上提出自己一點的看法。

我最近公司在忙幾個案子,到今天早上告一段落,所以最近比較沒有寫一些心得。剛才在出差回家的路上寫了一些看法給大家參考,各位如果有空也多多分享一些心得,或是在論壇也發表一些心得,最近應生非常辛苦經營星光論壇,終於星光論壇上軌道了,感恩。


李應生:感謝伯軒師兄將自己的經驗分享讓我們學習。
關於六祖壇經裡"無"的意思,的確是不見得適合套用在所有佛經的"無"的意思,所以我也只做一個舉例。


李應生:我覺得這次和伯軒師兄探討的根本問題是在於"空觀"與"中觀"。

我個人覺得"空觀"的內涵裡有"中觀",而"中觀"的內涵裡有"空觀",這才是真正的"空觀"與"中觀",如果不是如實觀,則可能不是正確的"空觀"與"中觀"。

藉由今天這個討論的因緣,讓我突然想起我的經驗,所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法理,老師在教靜坐課程中也說過"靜極而生動"氣機就會發動。而我的經驗是,"空"也是一樣,"空"到極致時就是"有",此時"自性般若中觀"自然現前,悟入"知妄即真"而不再有"顛倒妄想",就會明白《心經》所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要做到這種程度也需要前提條件支持才可以,那就是"思惟觀行"必須深入,才有可能觀到"五蘊",才能在因緣俱足時而"悟",縱使未證入"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但也足以"斷我見",而可能達到十住位之第六-正心住位。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上一篇:「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與「心經」
下一篇:參禪的概念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7 18: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11-7 18:27 编辑

離題一下。

我想起國際法條約的訂立,是規定用法文的。
因為法文的構造和使用很嚴謹,動詞變位,過去現在未來,過去進行、未來進行、正在進行,都有特別規定的變字,時間的意義比較沒有漏洞,各種名詞動詞又還有奇特不合邏輯但嚴格規定不能亂套的陰陽屬性和單數複數變化,算是最難在語言上因各自理解不同而可以進行辯駁去改變“事實”的語文,如果用中文,就太鬆了。
我們在溝通的時候,只使用文字作為工具,而不能進入文字背後的意識世界,不能達到一種彼此會心的理解,就要解釋來解釋去,辛苦一點。
所謂進入文字背後的意識,也不一定是高深,這會心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有:
比如你忽然給我一個紅包~~
我:你這是什麼意思?
你: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我: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你:小意思,小意思,請笑納。
我:你這人還真有意思。
你:其實我也沒別的意思。
我: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你:是我不好意思。
懂的人就懂了,不懂的人,會聽得脊椎一陣發涼。這“意思”背後的意識世界,是我們有“實證”的五千年文化。
至於其他文字背後的意識世界是什麼,得自己探究和證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7 2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11-7 21:40 编辑

這篇分享討論的文章,我站在凡婦的角度去讀,只覺文章“心中無眾生”。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我一個渴望學佛修行的平凡眾生站在這裡,文章告訴我:“對實修者而言,見地和看法是不重要的,也不需要”。
請注意,我很平凡而無知,必定不能了解這是開悟者(或自以為開悟者)寫給別的開悟者(或自以為開悟者)看的,他們上路了,什麼都不要了,見地和看法根本不能導致解脫,領悟和境界也不重要,什麼都不重要......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麼?他是要寫給什麼讀者群看?是給聖人看的嗎?
我們不是聖人的這一群愚癡無明的眾生,好像剛剛才學到“八正道第一是正見”,馬上就不重要了怎麼辦?
我們拿什麼去上路?
釋迦牟尼佛陀本人,是宇宙終極開悟者,悟道的冠軍,四聖諦八正道都是冠軍說的。不重要而且還障道的東西,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祂為什麼要講出來?
平凡的人不了解聖境,只能以作者對作者,來觀察“我信誰比較好”,做自己程度以內,真正明白的事。
那就是,正知見很重要,正知見,是執取不到的,或是稍為執一執也無所謂的,我們連“信”它都不容易,何況執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2: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的領域裡,很多人各自處在不同修行階段,而參禪悟道是屬於比較後面階段的修行內容,所以並非和其他教法有衝突或沒考慮其他剛起步的修行者,只是修行的階段不同而有不同的教法。

因此建議大家看這篇文章時要注意一個重點,
那就是文中的轉貼文是提供給參禪的人作為參禪用的,
發布這篇主題文章也是這個用意。
所以在觀看這篇討論文時,應該從"參禪""第一義締"的角度去思惟,才能獲得真正的法益。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7 2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11-7 23:31 编辑

如果要看第一義諦,文義挺執著的會嗎~~執空,執什麼都不重要。
所以柏軒師兄說空觀有可能會走到阿羅漢。
更嚴重可能會走偏。其實什麼東西都有可能走偏的啦。莫非定律:凡是可能出錯的事都會出錯。
(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在尚不可察的因地上。
我借取凈界法師對阿羅漢的看法:“你可以求菩薩但你不能求阿羅漢,阿羅漢不會理你的,他也不和你相應。”
我沒認識阿羅漢朋友所以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這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0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Mrs.Sardou師姐說的沒錯,其實什麼東西都有可能走偏的啦。

另外,其實大家都誤會阿羅漢了,阿羅漢只是修行過程中的一個位階,如同菩薩道的52個位階一樣,

只是因為有一部分修行者,在修成就阿羅漢的過程中所用的方法是比較屬於單修"禪定解脫"而不知或不重視菩提道知見的建立及培養慈悲心,所以才會在證阿羅漢果時很容易直接入無餘依涅槃,因此才會被稱為"小乘法"。

但其實阿羅漢並不能等同於自了漢,這兩者之間並不能畫上等號。
例如:佛在世時的十大弟子,每個都是先成就"阿羅漢果"同時修菩提道。
大家很熟悉的禪宗祖師"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就是。

所謂:菩提道和解脫道;大乘法和小乘法。
大乘法和小乘法,是修法和心量的不同。

而菩提道並不適合完全定義為只是大乘法;解脫道也不適合完全定義為只是小乘法。
因為要成佛,則菩提道和解脫道都必須修。只是個人因緣不同而有不同的先後順序。

空觀並不等於是厭離世間,會參禪者都是具有菩提道知見和慈悲心度眾的修行者,否則不會修參禪,因為參禪是菩提道修法,而所謂"苦"空""無常""無我"的觀行也是菩提道修法的根本,所以我們完全不用擔心會因此而成為"自了漢"。因為一個有"自了漢"心態的人應該也不會進入菩提道的道場或團體,因為無法相應。

我們應該把這其中的差別釐清,建立完整的修行知見,這樣會更有利自己的修行。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體會和見解,提供給大家參考。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50

帖子

197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11-9 13: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的精神可以知道是在強調不執取「見地、境界、領悟」,因為在真如心狀態中已經圓滿俱足,所以不再需要多餘東西。因此在此篇文章中特別強調從第一義的角度在講修行的事,雖然說作者的目地是在提醒我們不執取,但我認為他陳述的修行方式偏向執空,這種方式要悟道很難。以下我用另外的角度,以還在修行者的角度來分享我的看法,因為第一義(真如)是境界法,唯有實證才能真正明白,如果單純用第一義的角度來看世間法,會格格不入,因為第一義的涅槃狀態無法在世間一直活著,就無法修行了。佛說佛法不離世間覺,所謂的世間法,其實也是第一義的展現,所以我們修行者必需從世間法的所有現象去尋找背後的來源,也就是第一義(真如本心),不放過任何的現象,因為各種現象都可能成為我們悟道的跳板,這就是以假修真。

成為無漏的,對於實修者而言,見地或看法是不重要的,也不需要。一旦你上了路,拋棄所有的一切,直走就行。
見地或看法本身不能導致解脫,因為見地或看法屬於思想,而解脫是行動,唯有行動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

上述部份,在強調「實修與行動」,但是講法稍偏執。為什麼?對於實修者,見地及看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修行後對生命、一切法、宇宙真理的見地智慧,佛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才能自渡及渡人。而這種見地與智慧就能讓實修者解脫煩惱,因為一個人會有煩惱,是因為思想見地的問題,當思想轉了,煩惱就解脫了,當我們的「見地與思想格局」大了,就不會只看到眼前,而看到無量劫的視野,就不會只看到自己,而看到所有的眾生,我們要常學習佛看世間的角度。另外修行並不用拋棄所有的一切,什麼都沒有怎麼修行,這種強調無念、不分別的修行方式是偏執的,方向是錯的,很難證悟真如本心。另外此文講「唯有行動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這是強調實修行動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而不是整天只是在佛法研究,而沒有落實行動產生真實的證量。

同樣地,領悟和境界也不重要,不但不重要,過度的關注領悟和境界,還有可能把你帶離修行,進入新的束縛而不是解脫。
別向聖者談論你的境界,聖者視境界如同一隻草鞋;別向聖者說你的領悟,領悟對他如同又經歷一場夢。
聖者關心你的實際解脫,他不關心你的見地,你有什麼樣的見地,他看不見。不是聖者目盲,他將見地歸於夢景一列。

上文強調實修者不要著迷於領悟與境界。實修者在修行的過程中產生領悟與境界確實不用過度著迷,但是在實修中產生的領悟與境界,能讓實修者產生信心,並且驗證自己修行的方向與方法是否正確,而且這樣的領悟與境界,對於後來再進行更深的實修(菩提道與解脫道)會有更好啟發,因為實修者在修行過程,是一直跳脫,一層一層的脫掉煩惱業障,一步一步累積般若智慧,在過程中會產生大大小小的領悟與各種境界。而且領悟見地與境界也是讓實修者自行與佛經驗證或是向善知識老師求證之依據。至於文章說「聖者關心你的實際解脫」確實是這樣的,但是這個實際解脫,就是「身口意」的解脫,就是行為、表達、思想見地,三合一的解脫。「身」就是表現在外對世間法的應對進退、情緒表現,「口」就是對他人的說話方式、語氣與內容,「意」就是心念、見地、思想。這三種就已融合解脫道與菩提道,能把身口意做好,就是實際解脫的展現。

你對事物的看法並不重要,沒人在意它,人們在意你是否清淨安詳,你是否溫柔慈悲,你是否光明溫暖。
別炫耀你在修行的途中收穫了什麼,放過它們,向別人說你什麼也沒收穫似乎更令人欣喜。

不用在意別人是否認為我們是清淨安詳,溫柔慈悲,光明溫暖。因為這些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修行者自然產生的行為態度。如果是表面上裝出來的,也只是自己騙自己,是沒有意義的。
至於向別人說自己在修行中得到什麼,重點是看說者之心態,如果是為了炫耀當然是很不好的行為(這是慢心),但如果是為了讓別人對修行產生信心或是分享討論,這種法佈施的心態就可以,否則佛就不會在佛經中講那麼多佛自己有多厲害,這都是一種渡眾的善巧方便。而這種渡眾方式並不是佛的專利,我們雖然沒有那麼深的證量,但是我們也可以做自己能力可以做的範圍來幫助我們的家人、朋友與同修。
「向別人說你什麼也沒收穫似乎更令人欣喜」,這是一種謙虛的表現,主要在對治「慢心」上,在世間法與人相處,用此方式是比較保險的做法。但我提出另一角度的看法,主要是在自己的心態上,我們不是要讓人感覺我們很謙虛,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如此,只是要注意我們是否有慢心,如果沒有慢心的前提下是可以向別人說的,因為這樣才能自渡渡人。另外一種心態要注意,謙虛過頭則是一種虛偽,虛偽存在一種私心的目地,關於這點很重要,請問我們在外面面對朋友、同事、或是不熟的人是否都裝很客氣還很謙虛,都說自己什麼都不懂、都不會。但是一回到家面對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就什麼都懂了、什麼都會了,這是心態的問題。

一路而來你丟了什麼舊的,撿了什麼新的?如若是這樣,到頭來還是一回事兒。你幹嘛要從路上撿回一大堆東西?即使那是金子、銀子也如同石頭。豐富圓滿的自性家中什麼沒有?哪還需要你背負著那些東西,遠途跋涉而來?之于修行,背負任何東西都如同垃圾。

上文主要對治我們「貪」的業障,確實對於世間法的東西,我們要學會「淡」,不是沒有,而是夠了就好。因為世間的東西,帶不到下一世去,會一直跟著我們的是我們的因果、煩惱、業障與智慧。
而對於出世間與入世間的智慧,是我們要學習的,要獲得的,還沒有到實相以前,這都是我們的修行資糧,雖然在真如心中,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因為已經圓滿俱足了,但是在此真心中,是無法生活的,實際回到生活中,繼續用「淡」來面對,以假修真。

修行是丟棄一些東西,丟你的過去,丟你的未來,丟你的看法,丟你的見地,丟你的領悟,丟你的境界。總之,把你所有的都統統丟開。

修行要丟的是我們的業障與煩惱,當我們力量不足也丟不掉。但是我們見地、領悟、境界是轉成我們如來藏中的智慧種子,這不需要丟,也丟不掉,我們一旦退轉,想留也留不住。當我們有一天證悟真理,我們真正知道生命的實相,該丟的自然會丟,也留不住。而該有的也自然會產生,想丟也丟不掉。

解脫便是不黏著一切,喜歡那些事物,但不需要那些事物;使用那些事物,但不依賴那些事物;因那些事物高興,但不為那些事物發瘋;經過那些事物,但不攜帶它們前行。

這一段講的很棒,這種精神就是「用而不黏」。是什麼會一直伴隨我們,什麼只是暫時的,我們要深思。

一切的一切,凡出自頭腦的都是虛妄的,你還要如此熱愛頭腦的產品,而什麼又是頭腦的產品呢?
見地、境界、領悟……,沒有一件不是。別撿回來一件頭腦的虛妄產品當寶貝,凡頭腦給你的,沒有一件是真的。

這段與前面一樣在強調見地、境界、領悟是屬於頭腦的範圍,不要執取。主要都在講真如心狀態,已經圓滿,這些都不需要,像心經講的無智亦無得。但是我們是以假修真,在我們還沒到達佛的境界時,這些都還是需要,就算已經悟道的人還是需要,否則悟道後就不需要保任,也不需要眼見佛性。為何還要靠眼見佛性這種境界來保任悟道的境界。而且見性還細分許多程度,大般涅槃經講十住位還不能了了見(只初見一點),菩薩只是部份見,到佛才能全見。可見修行範圍與深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所以佛經有講修行五十二位階,要成佛真是不簡單,只有到佛的境界才能完全丟掉。

覺觀之途,別相信境界,別相信領悟,別相信思想,別相信見地,凡出現於你覺知的,都與覺知分離,只留下覺知與你共處。
人的覺知像寧靜的虛空,不承托一切;它漏掉一切,包括它自己。它漏掉你的思想,你的見解,你的境界,你的領悟……,以及你的覺,漏盡能漏的,直至唯有無漏本身。成為無漏的!

與上面一樣強調覺觀時不執取領悟、思想、見地,這些都是頭腦的東西。文章說覺觀時,「只留下覺知與你共處」其他的都要分離,都不執取。上文提出「覺知」的看法很像講「能覺」,但他又說「覺知」像寧靜的虛空,不承托一切;它漏掉一切,包括它自己,直至唯有無漏本身。這種說法是把覺知滅掉而達到證悟真心。白話是說覺觀時,利用覺知把所有的思想、內外境與認知都拋開,然後還要進一步再把覺知本身也拋開,這樣只剩下無漏本身。所以上文講的「覺知」比較像是第六識加上第七識的作用。這裡我用自身證空的實證經驗來推論,對於把覺知滅掉而進入涅槃,這種涅槃狀態大部分都是有餘依或無餘依涅槃,甚至可能只是無想定,因為我們的第六識暫滅了,就像睡著無夢,基本上我們已經把自己給忘了,這時候第七識意根是否也暫時斷滅,其實很難察覺。就算第七識也暫時斷滅,也是無法察覺到自己。這種滅掉覺知的方式比較像是用五陰解脫強行伏斷的方式而達到識陰盡,這種方式沒有生起般若智慧,比較偏向小乘的修法,在此進一步說明,所謂沒有智慧並不是完全沒有,小乘的修法也是具足苦集滅道的智慧在裡面的,只是修行方向及程度與證悟如來本心不同,還未究竟。而真正悟道的狀況,並不是滅掉覺知心,而是進入如來本心時,會使覺知心暫時不作用,暫時伏斷覺知心,為何如此?我用本身的證空經驗也是如此,我並沒有要滅掉覺知心,反而我正在強力用覺知心,我正在思惟空的法義,乎然起一念後,當下約二秒時間五根瞬間暫時不作用,感覺不到身體及外境,當時我正在騎機車,眼前原是馬路、高架橋及旁邊的機車,突然不見了,眼前所見非原來的東西,這種由思惟起念而證的空,是靠智慧升起,而這種情境林老師認為是一種類似進入初禪定的狀態,為什麼一般人進入初禪定是用靜心然後身體達到一種氣功態超越欲界而進入色界,沒有思惟也沒有生起智慧,靠身體的用功一樣都可以進入初禪定,所以佛說禪定的功夫是外道共法,而佛法中不共法是般若。而我是靠一念慧進入這種類似初禪定的狀態,而當下的覺知心是有的,但是很清淨,否則我怎麼知道有此境界,只是很明顯的眼根暫時不作用,只剩意識裡的內相分景像,所以我看不到原來的馬路等東西,當時很靜,所以耳根應該也是暫不作用。
由上面我實際的經驗,我才推論悟道時進入如來本心的狀態,應該不太可能是用滅掉覺知心的方式進入,當然這只是我的推論,實際證悟的狀況還要林老師來說明指導。


總結:這篇文章作者的精神我們已了解他的用意。剛好這個機會,我借用此篇文章來分享自己對修行不同角度的看法供同修們參考,也歡迎大家來討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9 15: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11-9 15:42 编辑

針對這一段,我提出看法:

“一切的一切,凡出自頭腦的都是虛妄的,你還要如此熱愛頭腦的產品,而什麼又是頭腦的產品呢?
見地、境界、領悟……,沒有一件不是。別撿回來一件頭腦的虛妄產品當寶貝,凡頭腦給你的,沒有一件是真的。“

這段話,放在平常我們對待人事物的用心上,非常正確,但不包括真正靈魂體驗的範圍。

在人格絕對偏重世間法一切一切執著的現象上,對的,我們頭腦所告訴自己的一切,都是虛妄的,假的,自欺的,非常主觀的,近乎盲目的,瞎子摸象亂來的。所以任何時候,當我們很衝動的去分別判斷別人,分別判斷一段關係,分別判斷輕重取捨,我們一定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想法,是絕對正確的嗎?是真的嗎?我想的,一定就是事實嗎?還可以換角度嗎?可以換位置、換方法、換思路、換思維甚至換個環境再去看嗎?”
才轉個身就會變化,可以換掉的東西,你說它會有多真實呢?我們在眾多的不真實裡面,選一個對自己和別人都比較好的“不真實”去執行,就是善了。
這個善,也是不真實的,但在不真實中 ,依然有它很真實的作用力,還是要面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2: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並非是一般所定義的,只是在強調不執取「見地、境界、領悟」。而是連"不執取"也沒有,因為本來就沒有「見地、境界、領悟」這些東西存在,即使是悟道後從"真如心"回到"意識心"也是以這樣的"般若境界"生活。因此,生活在"實相"的人,就能體會"當體即空""本來無一物"的實相般若的生活境界。
(目前從佛教資料中,還沒找到用一句話表示悟道後在世間生活的境界的名詞,因此暫時以"般若境界"來表示,方便大家討論)

因此用第一義的角度來看世間法,一樣能通,因為即使退出了"自性涅槃境界",一樣能有"第一義締的般若境界",這時看世間法一樣是世間法,並沒有不同,只是"自性般若"已經透徹世間法的本質,所以並不會無明的隨世間法流轉,而是能轉世間法、轉經文、轉法輪。所以悟道後一樣是用"第一義締"在生活。

所以我們雖無法以"明心悟道"的"涅槃狀態"在世間生活,但是我們卻可以在"悟道"後,以"第一義的般若境界"在世間生活及修行,而"般若境界"是"自性涅槃境界"自性清淨能量的延續,特別是"見性"之後更能讓"自性涅槃境界"體現在世間而生活,這就是從"真見道"至"相見道"。


其實上面這篇轉貼文的用意,只是在告訴修行者,要成為一名悟道者就是必須做到金剛經所說:不可執於法、不可執於非法。

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諭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另外,做個譬喻,如果執著於"借假修真",認為需要靠世間法修行。當然"借假修真"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如果一直執著於這樣的觀念,那麼就等於是如 佛所譬喻的:一直抓著船不放而無法上彼岸。放下船就是正確的空觀,什麼時候放下"借假修真"就什麼時候以"般若到彼岸",這就是參禪要悟的地方。而悟道後的借假修真,這時的境界及內涵不同,所以不能相提並論。

再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明。
方便而說,有凡夫位的"借假修真"和悟道後的"借假修真",而什麼時候悟通了原來沒有"借假修真"這一回事,一切只是妄想,這個時候才能進入"見道位"的"借假修真",但其實對於見道的菩薩來講,並沒有"借假修真"這一回事,對菩薩而言,是修而不修、不修而修。也沒有所謂的"假和真"的差別(這就是般若境界),所以如果要進入"見道位",那就必須參悟「"原來沒有"借假修真"這一回事"」,如果一直停留在"凡夫位的觀念"(頭腦的知見),執著一定有一個"借假修真"才能修行,那就只能一直停留在凡夫位,無法進入"見道位",因為還有"二分法"的妄執,所以未能入"不二法"。

舉例:等到自己悟道時,自然就能放下。這就是頭腦裡二分法的觀念和知見、見地。這也是轉貼文的作者要修行者捨棄的。
而是"先悟道再放下"還是"先放下再悟道"。兩者都不對(這就如同禪定與解脫)。因為根本沒有"悟道"和"放下"這兩件事,大家可以參看看為什麼?。

很多經文裡的名詞,很多的觀念都是同樣的情況。
這就是心經中所說的"無明顛倒",眾生就是一直卡在這個地方無法突破"無明顛倒妄執",這也是參禪悟道的重點。

修行的關鍵必須要"斷我見",才能與基本的"真空"相應,才比較能真正開始體會"經文"的含意,在這之前都是用"意識心"解經文。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2: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的一切,凡出自頭腦的都是虛妄的,你還要如此熱愛頭腦的產品,而什麼又是頭腦的產品呢?
見地、境界、領悟……,沒有一件不是。別撿回來一件頭腦的虛妄產品當寶貝,凡頭腦給你的,沒有一件是真的。
這段話,放在平常我們對待人事物的用心上,非常正確,但不包括真正靈魂體驗的範圍。
Mrs.Sardou師姐:
靈魂體驗也是一種現象,所以也是虛妄。



在人格絕對偏重世間法一切一切執著的現象上,對的,我們頭腦所告訴自己的一切,都是虛妄的,假的,自欺的,非常主觀的,近乎盲目的,瞎子摸象亂來的。所以任何時候,當我們很衝動的去分別判斷別人,分別判斷一段關係,分別判斷輕重取捨,我們一定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想法,是絕對正確的嗎?是真的嗎?我想的,一定就是事實嗎?還可以換角度嗎?可以換位置、換方法、換思路、換思維甚至換個環境再去看嗎?”
才轉個身就會變化,可以換掉的東西,你說它會有多真實呢?我們在眾多的不真實裡面,選一個對自己和別人都比較好的“不真實”去執行,就是善了。
這個善,也是不真實的,但在不真實中 ,依然有它很真實的作用力,還是要面對的。

Mrs.Sardou師姐,這樣的觀察,很棒!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2 20: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隨便告訴我什麼是真、什麼是妄,知道嗎?
你不怕妨礙我悟道嗎?
要留餘地給別人自己去了悟啊~~~
真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2 2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靈魂讓我自己來接觸,讓我自己去和祂對話看看。
還沒見過一面,你再講祂是虛妄,祂就打你的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2: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額!
Mrs.Sardou您好:
因為論壇就是討論心得的地方,我沒想到您是這樣的想法。
現在我知道了,以後看您發表的內容,我就不講太多。

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問題,有必要和您說清楚,那就是我和您說的這些內容,並不會妨礙您悟道,所以您不用擔心。
關於這點,您可以自己思惟看看。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2 22: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應生師兄,您說的任何一句話,都不可能妨礙我悟道,也不可能成就我悟道,悟道不悟道,是自己的事。
我是在跟您裝熟啦,講熟人才會講的那種不是很穩重的話。
論壇就是討論心得的地方,討論心得,大概可以有多少種狀態?多少種性格?程度?語調?氣氛?心情?表達方式?拋球或接球?閃球?
如果你肯定自己所說的,是為法,你不要退。
我會懂的。
你不要隨便退,你是管理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3: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Mrs.Sardou師姐:
原來是這樣,那我明白了。
我們的確是很熟了,但是您的文學能力很好,筆風非常多樣化,我還沒完全了解,
但是沒關係,這也是培養默契的過程,
也同時可以讓大家看到這個過程,才能明白情況,
否則網友有時看到某一兩句特別的話,說不定以為真的有什麼問題?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2 23: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你放心,不管做到什麼地步,別人喜歡看到有問題,就會有問題,別人喜歡看到沒問題,就會沒問題。
我們見招拆招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5: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你放心,不管做到什麼地步,別人喜歡看到有問題,就會有問題,別人喜歡看到沒問題,就會沒問題。我們見招拆招就好了。

藉由Mrs.Sardou師姐所說的內容,
在此我也和大家分享一個現象,實相的境界是無法言語形容,是不可定義的,但為了度化眾生而不得已方便而說,而文字本身就是有"對待性"及"定義性"的產物,因此就會有一種現象發生,底下就兩個故事來說明:

故事一: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故事二(心境篇):
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蘇東坡便在佛印的對面靜靜地坐了下來,也學佛印打坐。過了約一柱香的時間,兩人同時張開眼睛,結束打坐。由於剛打完坐,蘇東坡覺得渾身舒暢,滿心歡喜。他問佛印說:「你看我現在像什麼?」

  佛印回答蘇東坡:「我看閣下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佛印說自己像尊佛,心中大樂。佛印也問蘇東坡說:「那閣下看我像什麼呢?」

  蘇東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佔便宜,今兒個可讓我逮到機會了。也換我來佔你的便宜。」 於是他回答佛印說:「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臉上微微一笑,便又繼續打坐了。

  蘇東坡佔了佛印的便宜之後,越想越樂。回到家便迫不急待地將事情的本末告訴了蘇小妹。

  「哥,你被佛印佔便宜了,你知道嗎?」蘇小妹聽完蘇東坡的話之後,提醒蘇東坡。「為什麼?他看我像尊佛,我看他像陀大便,怎麼會是我被佔便宜呢?」

  「佛書上說,心中有佛,則觀看萬物皆是佛。佛印因為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尊佛。那敢問大哥你,當時你的心中到底裝了什麼?」
==============
由上述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實相無相無不相,當善知識以各種文字描述"實相境界"時,我們看的人自己是什麼心境,看這些文字時所對應出來的就是什麼境界。

當善知識以文字在闡述"實相般若境界",例如:講到"空"或講到"有"時,如果無法真實體會其所要表達的境界,可能會衍生至少類似底下幾種結果。
一:執空。(空)。
二:執有。(有)。
三:執不是空。(非空)。
四:執不是有。(非有)。
五:執不是空也不是不空。(非空非不空)。
六:執不是有也不是沒有。(非有非非有)。
七:執是空也是不空。(亦空亦非空)。
八:執是有也是沒有。(亦有亦非有)。
九:執不是空也不是有。(非空非有)。
十:執是空也是有。(亦空亦有)。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3 16: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11-13 16:27 编辑

《當善知識以各種文字描述"實相境界"時,我們看的人自己是什麼心境,看這些文字時所對應出來的就是什麼境界。》

我個人對“心理投射”這個課題,有相當深刻的認知,大概知道這種心理運作的層次。真正是在描述實相境界的文字,只有悟道者對得上,或尚未悟道者,硬要決定自己對得上,其他就是自己是什麼就看到什麼。
實相境界是印心境界,超越心理投射作用的。
當投射的認知不包含清淨的智慧,它有個問題存在~~
個人會以妄想、或精微一點以潛意識去看,自己不敢對自己承認看得到光明的反面(會表現到自己心境不夠光明啊),不敢承認自己看得到他人的脆弱和兇狠(會表現到自己不夠莊嚴啊),不敢承認自己的分別意識,在二元世界操作得很正常。
宛如明鏡,眼前是什麼就會照見什麼。
關鍵在於,那不是個人以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的黑暗,不是以個人的是非觀去判斷的對錯,而是看到那一時一地一因緣的運作,它的善惡、它的前後左右,那個當下所展現的惡,背後漫長的緣起,不必漫長到進入前三世,一期生命原生家庭的影響,大概會有個脈絡,當然我沒有能力知道得很清晰,但一個基礎的印象是會出現的,如此,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自助助人。
否則,我心境很光明的話,我看你就全然光明,我得度了,你也得度啦,無有眾生可度了,回去睡覺就好了。
所謂善知識寫的文章也是一樣,以一種類似悟道的口吻去寫,一個人能夠去判斷這是假的,很重要不是嗎?
邪教盛行,也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辨識。
辨識力是智慧力,抉擇力也是智慧力,那是很銳利的,是寶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307

帖子

8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6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當善知識以各種文字描述"實相境界"時,我們看的人自己是什麼心境,看這些文字時所對應出來的就是什麼境界。》

這裡講意思的是,例如:一位"悟道者"以"無我"來形容實相的境界。

其他"悟道者"就會明白其所要表達的境界和意思(此無非彼無),但未悟道的人就可能會以意識心從字面上解釋,認為"無我"就是一般所定義的"有與無"對立的無我,或是小乘修法偏於離世的"無我",這樣解讀經文就會容易被經文所轉。

當然,看的人或許認為自己境界很高,所以自己判斷一定正確,但是有一點也要注意,那就是自己的境界是什麼層次,判斷和解讀的境界也就到什麼層次,因此修行人在解讀經文一定要注意到這個情況。
借假修真;假亦真。 能知能覺;能作用。 我就是我;水中影。 真妄和合;一實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50

帖子

197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11-14 1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文章或是佛經,每個人看的面向都不同,
老師、善知識或是一般人講的話,每個人聽到解讀也是不同
是什麼原因其實大家都很清楚.............

有些大師都被新聞報導成很負面的消息,他們弟子一樣認為他們的老師一樣很偉大,這又是什麼原因?
一篇文章寫出來,到底寫的人想表達什麼?寫的人有沒有寫的不合法理?還是寫的人故意留下梗?還是寫的人確實寫的很棒?
這些判斷都是個人的問題,自己看到了怎麼認為、怎麼解讀、怎麼思維都是自己的事.................
法華經佛講大法結果五千弟子退出就是很好的例子........想聽的留下來,不想聽的就會離開......

經過一段學習時間以後,我們再來看同樣的一篇文章、一段佛經、一句善知識的話,還是一般人講的一段話,我們自己是不是又不同了呢?
這樣的差別是什麼原因?我想大家也是很清楚是什麼原因。

以下講我學習的經歷,
我一開始接觸佛法也是看了很多佛經、佛書、網路文章、老師文章,想當然一定是疑問很多,各種專有名詞、境界、文言文都快把我搞瘋了,我的語文能力又比一般人差,所以學習過程很辛苦...........

但是每個人的法緣確實不同,雖然我讀的吃力,但是學習的熱忱郤異常好,就像在看連續劇一樣,想一直看下去,停不下來,所以我初學過程花很多時間閱讀,這段時間我的理解力也隨之大幅上升,有些自己認為好的文章更讀了好幾次,總覺得都有不同收獲,我知道我上路了,方向對了,所以我一直精進往前.................
就像之前文章中我寫的經歷一樣,約第三年我開始學習跳脫看文章的框架,我的猜疑心變的很強,我開始細讀文章......

因為有了實證的境界,這時候林老師建議我去讀一些比較深的文章,並試著找出問題點來討論?試著找出可能在文章中出現不符法理或是有疑慮的地方,然後提出來討論。所以我必需在看文章時去做更深度的思維,運用自己逐步累積的智慧見地與自己所證的境界去判斷,並且再不斷找相關資料驗證,如果太深不懂的地方再找林老師討論,這樣子經過兩三年時間,我已經可以在某些文章中找到問題點與疑慮點,其實有些文章寫的不夠嚴謹,會有語病或是造成讀文的人產生誤解,這學習的過程經過無數次的驗證,讓我有更大的突破,有些疑問點提出來,林老師會用不同的解讀與我討論,有的是我多慮了,有的確實是有語病,有的也確實是寫錯。直到現在,我還是繼續在學習,繼續做這件事,一樣看文章,一樣在文章中找碴踢館,一樣再找林老師討論..........

我們在讀一篇文章,我們可以一方面學習、也一方面找缺點,這就是學習分辦優點與缺點,一篇文章有少部份寫的不如法,並不表示此篇文章不能讀,一樣都可以學習,與大家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帖子

2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2: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藉點亮星光兄,我也來分享一下學佛的心得吧

一開始接觸我並不深解佛經,只是想把名相連成一個合理的架構
中心思想只有『萬法唯心』、『一即一切』
遇到不懂的,我是去與科學、靈學、密宗……連看看
深度思惟後,進行空觀實修,一直就會有想法涌現出來……
然後整個圖像愈來愈完整……思考的角度也愈來愈深入
突破原來的學科框架……直到想像停在高維的原點

一切豁然開朗……原來這一切都是『隨緣不變』主體的投射
怎樣的境界,就會映射到怎樣的想法……
但這都只是一體的不同面向……
鳥看鳥得,蟲看蟲得……
不看亦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50

帖子

197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11-14 13: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無所得」兄分享學習心得很棒......
記得剛認識「無所得」兄時,師兄很認真練中脈,也喜歡談「空」的法理
也多次與師兄交流心得與看法,一段時間過去了
「無所得」兄已經從「空」走出來了,正在補足另一個領域,真是替你感到高興,要向你學習精進的精神......
其實「無所得」兄的改變除了你自己有查覺外,其實我們旁邊的人也發現你的改變......
你已慢慢走入群體,不再感到格格不入,你的視野也打開了..........
觀念、見地也愈來愈好,面對各種群體與同修,該怎麼看待,該怎麼學習與包容.......
也感謝你在此論壇中分享看法與心得,也期望你能繼續分享下去,進行法佈施,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5: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11-14 15:31 编辑

大家都是厲害的老參了呢,我想分享學佛心得也沒得分享,
因為才剛開始學,之前都只是在嚴格的化解因果業障而已,每天看老師說法的視頻,所有力量都拿去消業障了,于法理的理性體解上,可說是零。
所謂的理解,都是妄念和妄念在聊天,無法洞穿“心中沒有主宰”的這個事實。
感恩老師給我很大的幫助,願意以雷霆之力呵責我。
超級辛苦的,但是非常值得,自己終於接到地氣的時候,痛哭失聲。
生而為人,一切都不容易。
心靈特別敞開,接收過多訊息的人,更不容易,內在消耗太大。

真的很慶幸遇到林老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5: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8-11-14 15:52 编辑

人生路,只管走過去,那些花花草草,一支都不需要採摘了往自己兜里放,因為一路上繁花似錦,一路上煙花滿天。
佛法正理,夠我們永生永世參悟,真理本身是沒有創意的,一念無明就是創意。
(人生路的花花草草那一行,我是抄過來改寫的,沒有創意,佛法正理那一行,是我想到的,也就是我的一念無明的創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0

帖子

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11-14 16: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上面說的這一句話: 「 真如本身是沒有創意的,一念無明就是創意。」

真是棒呆了!

我用另外一句來應和 : 「所以,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若非如此,當一切都不存在時,請問 ............  意義何在?

若有,是誰在探討意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帖子

2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6: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無明的多樣相貌,
就是意義,就是存在……
宇宙就是這些存在的總和……

我很小,因為宇宙很大……
我很大,因為宇宙就是我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6: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請無所得兄一直說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帖子

2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7: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Mrs.Sardou 发表于 2018-11-14 16:52
請無所得兄一直說下去~~~

我不是濫竽,不能充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7: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領悟了“宇宙就是我畫的”,此等大法,何以被請示時,繼續說下去就是濫竽充數了呢?尚請開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帖子

2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11-14 17: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Mrs.Sardou 发表于 2018-11-14 17:26
領悟了“宇宙就是我畫的”,此等大法,何以被請示時,繼續說下去就是濫竽充數了呢?尚請開示。
...

因為我在右邊的中間
未命名.png
好了…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不要問我了
因為我也是猜的~~~無明作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機版|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GMT+8, 2024-4-25 09:25 , Processed in 1.277045 second(s), 9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