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9-10-27 12: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 j& `/ j6 i5 ]5 Q; M0 O
南師言:/ C/ @+ a6 X+ D1 w( x$ @. o0 Q( G6 S
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由識陰境界而到識陰盡,而至於超越命濁,仔細一研究,這還是妄想作用,還沒有離開一念,我們學佛打坐都討厭妄想,要趕掉它,但是你們看,要能解脫五陰境界,也就是靠它呢!大家現在學佛學禪的,不管你學什麼,總把心理的思想、意識狀態,往來於腦子裏頭當作一念。但這只是一念的浮想,浮在上面,還不是真正妄想意識之根。所以佛在楞嚴經開始時,告訴阿難: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又說: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果。他說你們學佛就算滅掉一切見聞覺知,清清淨淨的,都還在意識的狀態中。
6 v' Z6 L6 w7 V( \' C w8 p. Q' q- u6 \
$ l5 a& I8 N ?+ U" w+ j; f' M8 M南師所講的這段話,很容易讓人認為南師的意思是,即使識陰盡了也還是沒脫離妄想、還沒悟道,更不是成佛。
6 d( S; w; L/ L! B3 {) ^& C9 v! R8 W3 R% s8 y) S
但我想,南師的意思可能是這樣,南師是從小乘的角度來說的。他說,五陰區宇都是妄想,對於修證五陰解脫,如果只流於用意識做研究,那麼就還是在妄想作用中,這樣就連阿羅漢所能解脫的一念無明,也都還沒離開,更不要談成佛了。* D/ r& k" x( n" i0 |& D
& f2 c/ c; R7 h4 f: B( x
因為我們修行總是有個想法想要去除掉妄想,但這五陰區宇就是以顛倒妄想為本而存在,而要達到五陰盡,卻是必須藉由妄想而漸次修證才能達到五陰解脫,這就是藉假修真,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執著於妄想而修證,因為前面所說只是一種方便說法,並非是真的抓著妄想不放而能修至五陰解脫。因為五蘊的每一個蘊界要盡,都必須相對放掉一層的妄想才可以,也就是要轉妄想成智慧。$ N% k5 N* _/ N# @; G
1 F* F1 f+ E/ N1 n, T
而很多人總把心理的思想、意識狀態,往來於腦子裏頭當作一念無明,殊不知那只是浮在意識表面的妄想,並不是真正妄想意識之根。要用妄想除掉妄想,這是不可能成功的。這就是我們所必須要參悟的。
: Q' D: H7 F8 J3 Q6 ?: k3 \6 C0 R, C; @7 C1 j7 v& D; o
所以佛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 H+ @* c( w, h$ J6 f. c法塵就是由第六識所分別,因此還沒跳脫第六意識的範疇。
8 Y7 {" n+ o" `即使修成九次第定,也不得漏盡成阿羅漢果。( T! s" V# Z+ k5 C8 [- ]
因為要成就阿羅漢,除了要有初禪以上的定力,還必須具有斷人我見的般若智慧。6 T* h9 j7 W9 V0 M
z! J) V* T) h& \4 F" N' D
! a$ n$ F+ q- R0 }! ]而我個人的看法是,楞嚴經裡 佛所說的五陰解脫之修證,除了是對聲聞、圓覺所說,同時也是對大乘菩薩所說,因為佛在談識陰盡時有直接說明,識陰盡就是成佛的境界。. B/ X+ ^" Y$ a) F1 ]
, X! L- _: Y0 v" U W+ K如下:8 I j! ]. q2 @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0 b4 o, N7 Z* r! `; t7 E: B. T5 Q
) |! Y, h0 f, D3 U& R' @) ?但是我想,大乘菩薩所修證之五陰解脫,要修證至識陰盡而成佛,前提必須要有斷人我見、法我見的般若智慧,也就是必須要有大乘悟道明心見性的證量才可以。
; X9 `/ S$ i# b: F P' n' x W: `& J8 R
) q/ Z5 d& \# [" N楞嚴經裡的五陰解脫,是凡夫、小乘、大乘都可以修,而佛在五陰修證的次第中,所講的五十陰魔就是在提醒修行者不要落入誤區,這樣才能以漸修方式而輔以能發起智慧而頓悟,這樣才能圓滿菩提。8 y* k# ^/ ^0 g* R
8 x% a8 z9 `# R9 q1 d0 t* O' S+ x
在行陰區宇,必須能發起智慧斷人我見,才能修證行陰盡而入無餘依涅槃。否則只是外道的無心定。 D9 c5 l( H, E3 b! h
' }1 o; T9 A6 `1 D9 K: P
在識陰區宇,必須能發起智慧悟道真如本心,才能修證至識陰盡而成佛。否則只是聲聞、圓覺,甚至是外道。
6 L% o5 O; g: F. l" }& N
4 t/ A: {/ ]+ ]1 t5 G0 w& A2 \- Z但要特別注意,在五陰區宇中,特別是在識陰區宇,比較複雜,其中包含有小乘識陰和大乘識陰的修證內涵,所以佛在講解識陰區宇的十種陰魔中也有講到落入一般外道。
3 A3 a2 \9 F4 z3 M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