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45|回复: 4

分別心與觀行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關注本帖

63

主题

150

帖子

197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6-11 10: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开导航菜单
分別心,很單純是人活著所需要的工具,只要有我存在就有分別心,佛經說只有幾種狀態才沒有分別心,例如睡著無夢、昏倒、無想定、滅盡定、涅槃等。人只要醒著就有分別,從很單純的分別所有人事物開始,沒有分別心等於腦死、跟死人差不多。沒有分別心是無法生活的,不知道食物是什麼、不認識所有人事物怎麼生活?不認識我們周邊的人、走出去馬路一定被車撞。沒有分別心,佛怎麼活著傳法、怎麼度人、怎麼活著。所以相反的,分別心是很好的工具,看我們怎麼去運用,我們思維佛法、學習佛法也都是靠分別心、我們分別法理、我們分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是靠分別心,這樣子的分別心讓我們修行、不造惡業。

所以我們要注意的不是分別心,而是根本煩惱業障,例如六大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或六大根本煩惱而起的二十種隨煩惱等,我們要修行要轉化的是這些煩惱,是因為這些煩惱讓我們造惡業、讓我們痛苦、讓我們起更多煩惱、讓我們靈魂向下沉淪,而不是分別心。所以覺察觀照才是重點,也就是動中觀照,當我們分別事物時,因為煩惱業障的原因會再進一步產生各種心裡狀態、再產生一些行為出來,這些因煩惱而起的心裡狀態及行為,計較心就是其中之一,會產生計較的心裡狀態一定從這些煩腦而來的,所以修行是不停止分別,但是隨時覺觀自己的行為與思想是否偏離,也就是觀「身、口、意」,透過隨時觀照來讓我們轉化這些煩惱、並且多造善業、少造惡業。記得上個月林老師說要講「觀身口意是真持戒」,我聽到這一句話,非常相應,心裡非常振撼,這一句也可以說「確實觀身口意是真修行」。

在某些狀態下分別心會自然降低,例如我們靜坐時、念佛時,在法理上並不是我們刻意不去分別,而是當我們專注時,隨時觀照念頭時,這個分別心會很自然的減少,這種單獨修練產生的減少分別心、甚至達到沒有分別心的境界,是修練定力、解脫煩惱用,大部份情況並不會去影響別人或是影響自己生活,例外是自己靜坐前沒跟家人講,自己靜坐入定到要別人大聲吼叫才聽到,這樣會讓家人抓狂,哈哈。所以說在家修與出家修,有些地方是不同的,要特別注意。

在實務操作上,當我們面對一件事,一定是先有分別心的,然後再運用所有習慣、、直覺反應、知識或是智慧去處理,在產生行為前會先有思想,也就是「身、口」前,會先有「意」,在產生「意」的時候,這個「俱生我執」的「我」會進來主導,這個「我」會把「煩惱業障」帶進來,所以會很「主觀」,是因為以「我」為本,當煩惱很重時,這個「意」就帶著很重的煩惱去軀動「口、意」產生行為造業。所以可以知道亂源是「我」,一般我們會講要「無我」,但是真正的「無我」只發生在一些境界上,在實際生活上要「無我」是很難的,但是這樣的概念可以運用在生活中,也就是「淡我」,另一種說法是「客觀一點」。我們發現當我們只有一個人自己生活時,所有的生活規則是自己訂的,但是當我們團體生活時,生活規則是大家訂的(這是一種共業),不同的國家、種族、生命型態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所以對每個人、對族群並沒有對與錯的問題,但有一件事是絕對的,當我們做了一些事對我們心裡產生重大影響、產生更多煩惱時,就會使我們靈魂向下,當我們做了一些事造惡業時,我們就要承擔因果。舉一個例子,當我們出生在「IS恐怖組織」裡,從小到大被教導某一種觀念與生活方式,或許他們殺人放火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在心靈上他們可能也沒有因為這樣產生很大煩惱,或許他們也很快樂,對我們來說他們是錯的,對他們來說是對的,但是從佛法觀點來看,他們罪性雖是空的,但是罪業是有的,當他們殺人時是會造惡業的,將來必會有因果的。如果我們出生在那裡,當有一天覺得這樣不好時,想要離開、或是改變時,有可能我們會活不了,會被殺死,無法離開,這又是另外的問題。所以共業的環境不一定是我們能改變的,而且通常不能改變的情況比較多。

同樣一件事,被不同的兩對夫妻碰到,解決的方式不一定相同的,許多事的解決方式並非有一定的公式與標準答案,人與人的因緣與因果錯綜複雜,有時候可以被解決、有時候要學會承受痛苦、有時候要修耐辱、有時候是不能解決的,進退取捨之間都充滿智慧,而佛那麼有智慧也解決不了所有的事情,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去做,我們都在學習,修行這條路很長,要無量劫,知道法理後要有信心、有正知見。





上一篇: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下一篇:觀行~安住與真相帶來的解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帖子

2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9-6-11 11: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先「空觀」去執著的我
再以「假觀」去隨緣對治煩惱
「中觀」進入中道的菩提自性

因為眾生就是沒有如菩薩一般證得空性,整天在妄相上以妄心過活,在操作上還是要以《金剛經》的「無住」著手,先某一定程度降服妄心再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50

帖子

197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9-6-11 11: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無所得 发表于 2019-6-11 11:02
所以要先「空觀」去執著的我
再以「假觀」去隨緣對治煩惱
「中觀」進入中道的菩提自性

無所得師兄說的方法很讚、也很犀利,我也差不多用類似這些方式,不過這些方式不一定適用每個人。
或者說修行的順序不一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帖子

2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9-6-11 1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先空,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的框架 (習氣業障) 在修行,
容易著於外相攀緣,啟動生死業力;由內的妄想顛倒,加強堅固執著。

佛法是教導我們要打破一切意識的虛幻框架,回歸原本的自己。

眾生怕空,很多時候是環境所限或習氣慣性,選擇呆在自認舒適的業力圈中而無法突破。
那就要努力積集福德資糧,改善依報現況,並且發心勇於突破自己累劫以來的堅固框架。

因為,要得不生滅的「佛果」,是不能用生滅的「相」來做本修因,
否則成就佛道只是「蒸沙成飯」的妄想,要知種「如是因」,方能得「如是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33

帖子

1394

积分

星光傳法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9-6-11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s.Sardou 于 2019-6-11 16:38 编辑

點亮星光師兄說得合情合理,真是苦口婆心。
我從世俗一般的角度來看“分別心”,人們好像傾向把分別意識,放在由生存焦慮、恐懼所引發的一系列次生情緒主導的概念上,是概念分別,而不是直觀分別。
直觀分別,是什麼就什麼,簡單直接,可以拿起來的就拿起來,不能拿的也許戴個手套就能,也許多找兩個人幫忙就能,也許真的不能,該幹嘛就幹嘛,直觀世界很有秩序,是明亮的。
情緒性概念分別,就像師兄說的,八十八結使,一堆煩惱,所謂分別心根本就是愛比較的心。而這個愛比較,也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源遠流長,從無明始,先有一條毛,多一條毛出來就有比較了,我們如果很衝動的說,那我不要有比較心就好了,無疑太小看了集體意識的力量,也太不了解業力和習氣的運作。
能夠慢慢淡化,就功德無量了。
與其輕率的說,不要有分別心(或這裡指的是比較心)就好,倒不如正式面對比較心,沉住氣,看清楚自己到底在比較什麼?為什麼會需要在這個特別的課題上比較?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愛比較同一個東西,你不在乎的,偏偏我在乎,我就是缺這塊所以愛比較這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和缺失,還得由自己去認清,去適當的照顧自己,為自己的幸福服務。
有些人會擔心,這樣不就是很自私了嗎?
我會認為,自己的深層需求,自己不肯下工夫去知道,于善法中可滿足的去滿足,可淡化的去淡化,反而去要求他人改變來滿足自己,是更自私的。
怎麼說是要求他人改變來滿足自己?
你少囉嗦我兩句,我就不會這麼煩了。
你多賺點錢多給家用,我的脾氣還會壞嗎?我不都是讓你氣的?
這些。

有點扯遠了。
世俗角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機版|星光佛法論壇-星光同修會-佛教論壇

GMT+8, 2024-4-25 14:28 , Processed in 1.20868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